青島新聞APP

打開

非遺大集歡樂多 “非遺在社區(qū)”走進城陽嶧陽文化園

2021-07-15 16:14    青島新聞網(wǎng)

青島新聞網(wǎng)7月15日訊(記者 張力偉)咚咚咚……震天的洼里盤鼓敲起來了,只見表演者手腳規(guī)律性變換動作,時而疊羅漢,時而圍成特定隊形旋轉……迄今已傳承了400余年的洼里盤鼓以其別具一格的演奏形式震撼世人,令人拍案叫絕。

今日上午10時,隨著鼓聲雷雷,青島市“非遺在社區(qū)”系列活動暨第五屆青島嶧陽“非遺大集”在城陽區(qū)胡嶧陽文化園正式啟動,本次活動由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共青島市城陽區(qū)委宣傳部主辦,城陽區(qū)文化和旅游局、城陽區(qū)流亭街道辦事處、東流亭社區(qū)等共同承辦。

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李文革現(xiàn)場致辭,他表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著持續(xù)的認同感、自豪感和獲得感,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標識,也是人類文明的瑰寶。青島獨特的歷史和地理因素,造就了青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鮮明的文化內涵和地域特色。

截至目前,青島共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167項,省級55項,國家級16項。其中胡嶧陽傳說就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之一。第五屆青島嶧陽“非遺大集”是青島市“非遺在社區(qū)”系列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非遺傳承展示等活動,增強社區(qū)居民對非遺的認同感,激發(fā)社區(qū)居民參與“非遺在社區(qū)”活動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

自青島市開展全國“非遺在社區(qū)”試點工作以來,城陽區(qū)積極發(fā)揮責任擔當,全面推進“非遺在社區(qū)”工作,堅持“見人見物見生活”理念,實施社區(qū)非遺傳習展示設施建設、社區(qū)非遺保護與傳承、非遺傳承人能力提升、社區(qū)非遺保護等舉措,推動試點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促進非遺在當?shù)厣鐓^(qū)建設、文化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等發(fā)揮積極作用。

現(xiàn)場聆聽嶧陽古曲實屬難得

隨后,精彩的非遺節(jié)目一一表演,讓現(xiàn)場觀眾連連喝彩。首先登場的是嶧陽古曲《漁姑謠》及《千難萬難不離嶗山》。相信很多市民對“千難萬難,不離嶗山”的俗語并不陌生,這句經常被島城人掛在嘴邊的話,就是出自咱城陽老鄉(xiāng)胡嶧陽口中。作為一位流亭人,生活于明末清初的胡嶧陽因學識淵博、道德高尚深受當?shù)厝藧鄞?,他還被塑造成“胡仙人”,保佑一方百姓。300年前,嶧陽古曲就已在民間流傳,古曲將管樂、弦樂、彈撥樂、擊打樂器融為一爐,現(xiàn)場極為震撼,曾一度面臨失傳?!澳墁F(xiàn)場聽到這種古曲可不容易,這也是胡嶧陽先人留下來的寶貝,震撼得很。”市民劉先生品評道。

接下來柳腔《胡影尋父》登場,唱念做打,一招一式極具古風古韻,格外迷人。柳腔起源于民間,有著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語言通俗易懂,曲調朗朗上口,深受人民群眾喜愛。2008年,柳腔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隨后演員們還帶來了古箏合奏《春光好》、葫蘆絲合奏《月光下的鳳尾稱竹》、箜篌合奏《大魚海棠》等表演,最后一曲器樂合奏《唱支山歌給黨聽》,表達百年征程、夢圓小康的喜悅,向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獻禮,共同祝福偉大的祖國、偉大的黨。

“吃喝玩樂”盡在非遺大集

而在胡嶧陽文化園門口廣場上展開的第五屆青島嶧陽“非遺大集”早已是人山人海,只見各個非遺展位一字排開,場面甚是浩大,上百個非遺代表性項目前來參展,現(xiàn)場制作和售賣非遺文創(chuàng)產品,包括木版年畫、魯錦、泥老虎、中國結、面塑、剪紙、滕式烙畫、濰坊扒繡、葫蘆雕刻、糖畫、吹糖人、民間布藝、桃木雕刻、泥塑、木偶戲等,每一項非遺都是一份獨特的手工藝,精巧又傳神,難怪人們駐足觀展拔不動腿,欣賞品評或直接買下當做紀念品。

面塑、吹糖人、木偶戲等部分非遺項目還在現(xiàn)場設置互動體驗環(huán)節(jié),市民游客參與其中,親身體驗非遺技藝的創(chuàng)作,別提多開心?!按堤侨?,最關鍵的就是‘吹’這個動作,這個環(huán)節(jié)大家最喜歡,每次到這個環(huán)節(jié)我都會邀市民自己吹,試一試就知道容不容易?!狈沁z吹糖人的傳承人笑著對記者說。

孫衛(wèi)傳統(tǒng)剪紙技藝的傳承人孫衛(wèi),一把小剪子,剪出了美好的幸福生活。她的展位前同樣擠滿了圍觀的百姓,今年50歲的孫衛(wèi)自5歲起,跟隨姥姥學習剪紙,此后就癡迷了,如今她是山東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青島市手工藝協(xié)會理事,平時她四處授課,不僅教孩子剪紙,也教老年人剪紙?!胺沁z大集,只要我有時間都會參加,這是個特別好的傳承傳播機會?!睂O衛(wèi)說。

城陽打造“舌尖上的非遺”

記者在非遺大集上注意到,城陽區(qū)非遺項目大放異彩,尤其是非遺特色美食,品類之豐富令人大開眼界。如陳氏花餑餑、胡氏老酒、流亭大饅頭、寺后老燒鍋、鑫復盛豬蹄、奇香緣火腿、秋臨醬貨、嶧陽山泉等,這些非遺特色美食充分展示了城陽非遺傳承人的精湛技藝,體現(xiàn)了城陽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

城陽,古稱不其。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曾經幾度風雨,幾度輝煌。伴隨著歲月的流逝,勤勞智慧的人民留下了燦若群星、獨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城陽區(qū)本著“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fā)展”的方針,非遺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為傳承前人的智慧、賡續(xù)文化的薪火、豐富文化多樣性作出突出的貢獻。

“非遺在社區(qū)”提升百姓參與感

而在非遺大集一側的互動體驗區(qū),古老而傳統(tǒng)的競技項目投壺、蹴鞠等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及孩子們的目光,“這些老游戲太好玩了,其實古人也很時尚哦!”前來參加體驗的市民排起了隊,秩序井然。此外,結合建黨100周年及非遺大集的元素,大集現(xiàn)場還設置“百年征程波瀾壯闊 百年初心歷久彌堅”拍照墻,市民游客們紛紛上前合影留念,深情表達對黨的生日的濃濃祝福,對祖國的深深熱愛之情。

多種多樣的互動方式,以非遺活動體驗、網(wǎng)紅拍照墻為載體,極大地豐富非遺大集的內容,從而引發(fā)市民游客的觀展及參與的熱情,掀起一波自發(fā)的傳播熱潮??梢哉f,“非遺在社區(qū)”系列主題活動,讓社區(qū)居民對非遺認同感、參與感越來越強,也讓越來越多“植入式”的“非遺進社區(qū)”真正變成“造血式”的“非遺在社區(qū)”。

啟動儀式結束后,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接續(xù)召開了青島市“非遺在社區(qū)”現(xiàn)場工作推進會暨非遺保護工作專題會,各區(qū)市文化和旅游部門、青島市非遺保護中心等就進一步深入開展青島市非遺在社區(qū)工作和做好非遺保護工作進行了深入交流,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李文革副局長作了工作部署。

最新評論

打開APP查看更多評論

精彩推薦

“峰”又起 第二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拉開帷幕

2021-07-15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城陽這一片區(qū)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項目由國字頭設計院中標

2021-07-15    青島晚報

青島今夜到明天雷陣雨“不斷檔” 西部地區(qū)中雨局部大雨!

2021-07-15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呈現(xiàn)七大精彩 青島國際啤酒節(jié)16日在金沙灘啤酒城開幕

2021-07-15    青島新聞網(wǎng)

火車站對面車站飯店舊址"現(xiàn)真容" 恢復綠色八角頂!

2021-07-15    青島新聞網(wǎng)

網(wǎng)紅雪糕要66塊?雪糕越來越貴背后的原因居然是……

2021-07-15    青島新聞網(wǎng)

還未辦理琴島通ETC抓緊啦!這種方式辦理可免收180元設備費

2021-07-15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8月1日起,青島統(tǒng)一城鄉(xiāng)失業(yè)保險政策!

2021-07-15    藍睛

查看更多

青島新聞APP

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