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在線】加強基層應急救援能力建設 青島打造15分鐘應急救援圈
青島新聞網3月28日訊(記者 陳志偉)今天下午,青島市應急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王保嵐做客“民生在線”網談直播間,圍繞“提高基層應急救援能力”主題與網民進行在線交流。
應急管理工作需要時刻保持高度警覺,夯實基層基礎,增強基層末梢的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是關鍵所在,市應急管理局在加強基層的應急救援能力方面都采取了哪些舉措?
王保嵐介紹,提升基層應急救援能力是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的具體舉措。近年來,市應急管理局堅持關口前置、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持續(xù)加強基層應急救援能力建設,不斷將應急管理工作的觸角和扇面延伸和拓展到基層“最末梢”。
去年12月份,市政府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提升基層應急救援能力的實施意見》,這是青島市應急管理改革以來,在基層應急救援能力方面出臺的第一個指導性文件,明確提出了構建“1+2+3”全域化立體式應急救援力量體系,打造“15分鐘應急救援圈”的目標要求。
“1”即監(jiān)測預警和應急指揮一套平臺。去年,青島市建成了一體化應急指揮中心并正式投入使用,共享視頻監(jiān)控13萬路,應急指揮網絡與區(qū)(市)和部門實現(xiàn)精準高效的互聯(lián)互通。同時,青島市作為全國18個試點城市之一,自去年開始啟動了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jiān)測預警平臺的建設,目前已完成平臺一期建設,匯聚了九大領域的60多項業(yè)務系統(tǒng),可對燃氣、熱力、供水、排水、橋梁、綜合管廊、地鐵和隧道、電梯、消防等領域的安全風險進行實時預警監(jiān)測。按照智慧應急“一屏聯(lián)動、一網統(tǒng)管”的設想,大力推動一體化應急指揮和綜合監(jiān)測預警平臺融合建設,目前已初步實現(xiàn)了“六個自動”(自動判定事件等級、自動推算影響范圍、自動給出響應范圍、自動研判次生災害、自動匹配處置建議、自動派發(fā)任務并跟蹤反饋),既能實時化、可視化進行安全防控和應急救援,又能快速預警響應、出動隊伍和處置險情,風險監(jiān)測預警和應急指揮能力大幅提升。
“2”即救援隊伍、裝備物資兩個保障。目前,青島市應急救援隊伍主要有6大類,共403支2.5萬余人,覆蓋危險化學品、建筑施工、山岳、交通、海洋漁業(yè)等14個領域。包括:綜合應急救援隊伍(以消防為主)、專業(yè)應急救援隊伍(各行業(yè)主管部門單獨建立或依托有關單位組建,如森林消防隊伍、城鎮(zhèn)燃氣搶險救援隊、城市集中供熱救援隊等)、軍隊應急救援隊伍(解放軍、民兵等)、基層應急救援隊伍(鎮(zhèn)〔街〕、村〔社區(qū)〕等組建,如基層防汛救援隊伍)、企業(yè)應急救援隊伍(重點企業(yè)及商場、景區(qū)等人員密集場所企業(yè)組建,如青島港應急救援隊、地鐵運營應急救援隊、膠州灣隧道搶險救援隊)和社會應急救援隊伍(如紅十字藍天救援隊、斑馬應急救援隊等)。同時,青島市118個應急物資儲備庫中共儲存20大類1074種應急物資,基本能夠滿足事故和災害救援需要,而針對青島市容易發(fā)生的臺風洪澇災害、森林火災、?;肥鹿实龋袘惫芾砭诌€建立了市場化儲備機制和應急調撥機制,確保各類應急物資能夠調得動、送得到、用得上。
“3”即陸域應急救援、海域救援、通用航空救援三個救援網格。陸域方面,在嶗山、城陽、萊西等區(qū)(市)建成了26個集“安全巡查、宣傳培訓、應急救援”多功能于一體的基層應急救援站,并計劃用三年的時間,實現(xiàn)全市鎮(zhèn)(街)、重點社區(qū)全覆蓋,做到城市社區(qū)“一分鐘響應、三分鐘到達、五分鐘施救”,鄉(xiāng)鎮(zhèn)、村莊“十分鐘到達,十五分鐘施救”。海域方面,依托省海洋災害應急救援中心、北海救助局青島基地、山東港口集團應急救援隊伍以及志愿者海上救援隊伍,加密布局沿海一線救援驛站,目前已形成3海里內海上及沿岸綜合救援能力。通用航空方面,在全市規(guī)劃建設直升機起降點181處,目前已建成139處,并配備了8架可用于應急救援的直升機,基本實現(xiàn)了全市域航空應急救援“30分鐘全覆蓋”。
同時,堅持在推進綜合減災示范社區(qū)的建設上“做實功”。目前已累計創(chuàng)建國家級綜合減災示范社區(qū)138個、省級102個、市級223個,創(chuàng)建數(shù)量居全省第一。通過綜合減災社區(qū)的規(guī)范創(chuàng)建和示范帶動,切實增強社區(qū)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識,提高群眾的自救互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