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APP

打開

入伏驅寒好時機 冬病夏治健康養(yǎng)生“火爆”開啟!

2023-07-11 14:20    青島新聞網(wǎng)

青島新聞網(wǎng)7月11日訊(記者 李麗濤 徐斌)7月11日是今年初伏的第一天,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潮濕悶熱的三伏天來了,此時陽氣最盛,正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時機。海慈醫(yī)療集團本部9個科室、西院區(qū)7個科室積極開展冬病夏治診療服務,特色療法多樣,防治兼?zhèn)洌啽懔?。許多患者趕在這一天早早來到醫(yī)院進行“冬病夏治”穴位貼敷、同時接受針刺、溫針灸、督灸、臍灸、拔罐等外治“組合療法”解除疾病痛苦。

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陽氣最旺的時期,人體皮膚、毛孔處于松弛、開泄狀態(tài)。冬病夏治貼敷療法選用通經、祛寒等藥物,對人體進行辯證取穴貼敷,通過藥物對穴位的持續(xù)刺激,隨經脈循行導入臟腑,直達病灶。同時,借助自然界和人體陽氣旺盛之勢,將溫陽之力輸布全身,振奮人體的臟腑功能,扶正即祛邪,達到疏通表里、溝通經絡、臟腑安和、陰平陽秘的目的,從而使冬季易發(fā)生或加重的病癥減輕或消失,起到治病和養(yǎng)生的作用。在門診上,記者見到了第二年,第三年、甚至是連貼近10年的患者,他們反映前幾年進行了貼敷治療,幫他們減輕了病痛,所以今年再來進行貼敷。

72歲陳先生今年是第三年在呼吸與危重癥(肺?。┲行馁N敷,他患有慢性支氣管炎,以往每到冬季天氣寒冷時總是咳嗽,喘憋嚴重,經過連續(xù)幾年冬病夏治,他感覺冬季發(fā)病的次數(shù)減少了,癥狀也逐漸減輕,他表示會繼續(xù)堅持貼敷。“三伏天里貼敷方便也管用,冬天少遭罪,挺好”。陳先生說。

冬病夏治不僅深受老年人青睞,在兒一科門診,記者看到到今年新增很多首次嘗試貼敷、天灸療法的孩子?!昂⒆邮沁^敏體質,過敏性鼻炎一到秋冬季就發(fā)作,每次持續(xù)很長時間,有時候咳嗽厲害的半夜睡不安穩(wěn)覺,帶他來試試貼敷和天灸療法,希望能讓孩子體質好一點?!?歲的祺祺(化名)正在家人的陪同下帶著“小帽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體驗天灸療法。

在婦一科門診,許多月經不調、痛經的女性正在排隊候診、有序貼敷。“痛經好幾年了,每次第一天特別疼,得靠止痛藥止痛,頭疼惡心,食欲不振,手腳冰涼,怕冷,失眠……”張女士今年33歲,她幾乎每月都要經歷一次這樣的痛苦,今年抱著試試的想法來到婦一科門診進行貼敷和中藥湯劑的治療,期待能夠擺脫痛經折磨。

治未病科門診早早就等候了很多前來冬病夏治的患者。在這里,不僅有新增貼敷藥物劑型和三伏針,提供常見的貼敷療法,還可以辨證施治根據(jù)個人體質,采取臍灸、督灸等三伏灸和冬病夏治養(yǎng)生膏方,使患者體驗更舒適。外治療法還有耳穴壓豆、拔罐、皮內針等,通過療法組合改善偏頗體質,預防疾病以保健康。

此外,本部針推康復中心、心臟中心心血管一科、風濕免疫科、干部保健科、耳鼻喉科及西院區(qū)相關科室候診區(qū)等待貼敷治療的患者也正耐心排隊候診,他們在接受采訪時紛紛對冬病夏治療法表示認可,不少人更是起個大早趕在上午陽氣生發(fā)最好的時候前來貼敷。

專家提醒,冬病夏治貼敷貴在堅持,很多人經過一次三伏貼后便認為療程已經達到了,就不再敷貼了。實際上,經過長期的臨床觀察證明,堅持三伏貼連續(xù)至少貼三年或更長時間效果更佳。如果市民錯過了初伏貼,仍可進行冬病夏治治療。只要在三伏期間內,按療程貼敷都可以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同時,每年應堅持冬病夏治對鞏固治療效果、增強機體功能和抗病能力非常有利。敷貼期間不要劇烈運動,更不宜待在空調房里;飲食上要忌煙、酒、生冷、甜食、油膩、海鮮等刺激性食物。當局部出現(xiàn)刺癢難忍、灼熱、疼痛感覺時要立即取下藥膏,不能抓撓或自涂藥物。

最新評論

打開APP查看更多評論

精彩推薦

橋隧通車12年,總車流量超4億輛次

2023-07-11    青島晚報

32米!亞洲最大跨度公路隧道在青島開挖

2023-07-11    青島新聞網(wǎng)

自今年8月1日起,青島市內三區(qū)居民用氣每個階梯分別上漲0.19元/m3

2023-07-11    青島日報

市衛(wèi)生健康委主任、市中醫(yī)藥管理局局長薄濤今天14:30在線網(wǎng)談

2023-07-11   

山東發(fā)布雙橙色預警:預計今天下午到夜間,多地有強對流天氣

2023-07-11    山東省氣象臺

萊榮高鐵聯(lián)調聯(lián)試啟動 通車運營進入倒計時

2023-07-11    青島新聞網(wǎng)

突破百米!西海岸融發(fā)大廈項目取得重大建設進展

2023-07-11    青島日報

未來三天青島將有較強降雨過程 12日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

2023-07-11    青島新聞網(wǎng)

查看更多

青島新聞APP

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