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當前流行歌手缺少個人風格,“克隆”完歐美,再“克隆”日、韓,拿不出有真情實感的原創(chuàng)作品現(xiàn)象愈演愈劣,引起圈內(nèi)士擔憂。
上海音樂學院教授譚冰若先生指出,借鑒是需要的,但借鑒不等于模仿,不少歌手及制作人不善于分析、思索到底什么是值得借鑒的,其模仿的結果只能是雷同。舉例說,有人學日本所謂的“青春歌舞
”,以為是新潮,其實這種形式40年前就有了,只不過換上新人新衣而已。況且這種表演形式反映的內(nèi)容膚淺,其實不值得投入大量人力財力包裝一個又一個組合。他認為,我們的一些業(yè)內(nèi)人士有一種錯誤的想法,以為只要外來的就是好的,其實不然,像有些流行音樂是否健康,是否可以推廣都還有待討論。
有“歌壇常青樹”之稱的臺灣女歌星蔡琴最近也說:在這個以實力角逐的年代,個性是歌手立足之本,青年歌手千人一面缺少個性的現(xiàn)象是商業(yè)包裝過度所導致的。
文匯報引述譚冰若教授的觀點說,要改變現(xiàn)狀,流行音樂制作商有重要職責,他們應該擔起引導大眾趣味的社會責任來,否則不僅抹殺了歌手身上的閃光點,而且也在不停地失去市場。(宇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