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涇陽、三原縣交界地段的非法拼裝車市場已被取締。這里曾有300多家門店晝夜從事廢舊汽車交易、拆卸、拼裝等“業(yè)務”,兩天時間就可以拼裝一輛“東風”自卸貨車。一批批質量低劣的非法拼裝車輛從這里源源流入各地。由于規(guī)模大,生意火,這個非法汽車市場的名氣越來越大,被人戲稱為與中國一汽、二汽“齊名”的“三汽”。
幾個普普通通的小村莊,為何能在各級政府、有關部門的眼皮底下發(fā)展成為“聲名遠揚”的拼裝車大黑市?公路旁“崛起”“三汽”的“奇跡”是怎樣發(fā)生的?
汽車黑市竟然是“試點”單位
日前,記者驅車兩次采訪了名噪一時的“三汽”所在地。透過綿綿細雨,記者看到,雖經多次清理整治,公路兩旁拼裝作坊比肩而立的痕跡仍清晰可見。從路旁一堆堆廢舊輪胎,一個個破舊的卡車駕駛室頂蓋,不難想象整治前這里熱火朝天的拼裝“盛況”。打著雨傘迎面走來的村民老張說,以前這里的生意特別紅火,全國各地都有人來這里買拼裝車,很多人靠拼裝車發(fā)了。
“三汽”的歷史可追溯至1988年。這一年三原縣自發(fā)形成城關鎮(zhèn)、大程鎮(zhèn)、高渠鄉(xiāng)等5個個體廢舊汽車拆解場點,主要拆解農用拖拉機。按照國家有關法律,任何個人收購、拆解報廢汽車均是非法行為。三原縣副縣長楊金榮說:“縣里對這些非法場點認識不清,對特種行業(yè)法律不了解。”結果,這些非法場點“光明正大”地生存,并不斷壯大。
到了1997年,這些非法場點迎來了加快發(fā)展的“機遇”。2月12日,《陜西省老舊汽車更新協(xié)調會議第二次會議紀要》提出:“這些自發(fā)性市場搞活了當地經濟,增加了農民收入和縣、鄉(xiāng)財政收入,解決了農村多余勞動力。”“為整頓全省報廢汽車收購,抓好報廢汽車試點,會議確定,在三原、涇陽兩縣原有自發(fā)性報廢汽車收購市場基礎上分別建一個市場進行試點。”
楊金榮說,省里一明確試點,縣里覺得搞這樣的市場是允許的了,就將分散的5個場點集中到高渠鄉(xiāng)張白村,形成了咸宋路兩邊的拆解市場。至此,這個非法拆解市場與緊鄰的涇陽縣南里莊非法拆解市場連成一片,披上“試點”的外衣,成為“三汽”的“雛形”。
“整頓辦”只收費不整頓
為搞好拆解汽車市場“試點”,三原縣1997年成立了“報廢汽車回收整頓領導小組”,由縣政府、物資局、工商局、鄉(xiāng)政府、公安局、土地局、稅務局有關負責人組成,并設立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整頓辦”,負責拼裝車市場的管理和整頓。
4月22日,記者走進張白村,采訪了一位曾拼裝過汽車的村民。記者問:“你知道拼裝車違法嗎?”答:“不太清楚,縣里有一個‘整頓辦’,我們每年都要向這個辦公室交管理費,費都交了,做生意就名正言順了!
記者隨后就“三汽”收費問題采訪了楊金榮。楊金榮說:“確實收費了,但縣上一分錢都沒拿到!
記者問:“收哪些費,收多少?”
答:“主要收管理費、地稅和土地租賃費,一戶一般每年要交2000元左右。這些交上來的費用由‘整頓辦’、工商、公安、物資、鄉(xiāng)政府等共同分配!
楊金榮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從1997年到2000年,“整頓辦”共從“中國三汽”非法拼裝車市場收取管理費42萬元,高渠鄉(xiāng)共從這個市場收取地稅32萬元,土地租賃費28萬元。
“由于地方每年從這個市場收取管理費、地稅等達30多萬元,確實存在對非法拼裝汽車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情況。”楊金榮說。
1997年到2000年,三原縣有關部門及鄉(xiāng)政府從這個非法拼裝市場收取費用、稅收等共102萬元。這4年,也是“三汽”最“輝煌”的4年。在“整頓辦”的“整頓”下,“三汽”越辦越紅火。數千人在這里大肆拼裝廢舊汽車,“業(yè)務”范圍輻射西安、青海、寧夏等十多個省區(qū)市場,“主打產品”是拼裝的“東風”自卸貨車,并且可以提前預訂,一輛輛破舊不堪的廢舊車在這里變成“嶄新”的“解放”、“東風”,每輛售價1至2萬元。有的大戶每年拆解、拼裝報廢車可達40多輛。在“三汽”周圍還寄生出十多家小鋼廠。
一些干部認為,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收費、收稅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這個廢舊汽車市場的非法性,成為個體車販大張旗鼓非法拼裝汽車的“保護傘”。在這種情況下,“三汽”規(guī)模迅速擴大,名噪一時!叭鄙a出來的拼裝車都是黑車,這些黑車又是如何掛牌、流散到外地的呢?
三原縣公安局副局長李西海說:“由于是省上的試點,我們路過這個市場時,看到它一天比一天壯大,一天比一天紅火,平常管得很少。拼裝車有通過找關系,找到交警、交通管理部門買臨時牌照上路的情況,一副臨時牌照150元,可使用1個月。”
2000年6月,陜西省決定取消這個市場的“試點”,但由于沒有采取相應的取締措施,“三汽”仍按慣性繼續(xù)運作,拼裝車情況仍很突出。直至今年3月底被徹底查封。
死灰復燃苗頭依然存在
盡管“三汽”灰飛煙滅,有形市場已被鏟除,但拼裝汽車死灰復燃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記者驅車到原拼裝車市場附近的張任村,扮作買主向村民詢問何處還可以買到拼裝車,一位中年婦女聞聲而至,向記者極力推薦一輛東風貨車,開價1.25萬元。記者提出要看看貨,這位婦女說,現(xiàn)在查得嚴,誰還敢放在村里,都轉移到別的地方去了。在與這位婦女周旋時,她發(fā)現(xiàn)了記者的車牌照是陜西省直機關的,趕緊找借口跑掉了。
記者隨后走進村頭一位尹姓農民家里,看到他家院子里堆著幾臺廢舊發(fā)動機零部件,七八個廢輪胎。這位姓尹的農民正坐在一把從汽車上拆下來的座椅上吃飯,屋里還放著一把從汽車上拆下來的座椅。提起“三汽”,這位農民還有些憤憤不平:“我每年從這個市場可掙到1萬多元,現(xiàn)在市場被查封了,我們也沒事干了,我們農民本來就窮,現(xiàn)在讓我們去哪里增收?”
當地農民告訴記者,“三汽”經過幾年的發(fā)展,“培養(yǎng)”了一大批汽車拆解、拼裝熟練工,有一整套采購和運銷網絡,這里不讓干了,我們打算到別處去干,“反正我們要有飯吃!”記者在采訪時發(fā)現(xiàn),這種思想在當地農民中有一定的普遍性。一些農民表示,取締拼裝車市場斷了他們的財路;一些農民則表示只要有機會就會“重操舊業(yè)”。
當地一些認識到拼裝車危害的干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三汽”的出現(xiàn)不是偶然的,一方面,農業(yè)增產不增收使一些農民追求這種“高利潤”的行業(yè)。另一方面,當地政府和一些部門表現(xiàn)出的急功近利心態(tài)也給這一市場的快速發(fā)展提供了“思想基礎”。西部一些地方財政困難,政府部門都想盡快找到一條“快速致富”的路子,一些地方官員甚至片面認為,西部大開發(fā)就要“觀念解放些,膽子大一些”,只要能賺錢,甚至不惜違反國家法律。因此,要從根本上防止“四汽”、“五汽”的出現(xiàn),還要樹立正確的發(fā)展觀,這是西部大開發(fā)中的當務之急。新華社記者(新華社西安7月8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