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云(曾作為本報特派記者赴悉尼采訪2000年奧運會)
盡管已經是8年之前的事情了,但是至今想來還歷歷在目:1993年9月13日的凌晨,我和我的同事們結束了夜班的工作,之后所有的人都守候在電視機前,等待著2000年奧運會舉辦城市的最終產生。薩馬蘭奇先生說:“感謝北京、悉尼……”但是最后,勝利者不是我們。
我還記得我們的班車穿過重重的夜幕駛在回家的路上,一路上幾乎沒有人言語,每個人都有一份擦肩而過的失落,至于我,我原本有個很個人的期望,期望著2000年的時候,能夠在北京采訪一次在自己的祖國舉辦的奧運會,但是,這個心愿只能在我的體育記者生涯中延后了。
2000年,我還是出現(xiàn)在了奧運會的賽場上,以青島日報特派記者的身份遠渡重洋到悉尼采訪,親身經歷了中國體育健兒在奧運會上最輝煌的一次征程,在奧運會賽場內和自己的同胞一起高呼加油時的熱血沸騰、聆聽國歌響起時的血脈噴張,當然,還有與之伴隨的喜悅驕傲,因為身臨其境而多了一份深切的感受。
還有奧運盛會所擁有的那種獨一無二的分享的快樂,那些天身至悉尼的街頭,觸目所及都是溫馨的笑臉、歡迎的人群,那些天中我常常想起馬丁路德·金那篇著名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其實每一個愛好和平的人夢想的都是這個樣子:陽光明媚、青草遍地,沒有戰(zhàn)爭、處處和平,不同膚色、不同民族、不同語言的人們相親相愛,手拉手享受著生命的美麗和共同的追求--更高、更快、更強。
那些天里,我也常常思及假如2000年的奧運會是在北京,又會是怎樣的一種欣喜,“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是我們的祖先在幾千年前就擁有的胸襟,遙遠的絲綢之路曾經帶來四方的客人,而在這個古老國度生機勃勃地今天,當然會以嶄新的熱情牽手“五環(huán)”。
當2000年奧運會閉幕的那一天,目睹著2004年奧運會舉辦城市雅典接過了奧運的旗幟,那時心里再次許下一個心愿:能夠北京能夠成為奧運圣火的下一個驛站。
時隔八年,又一次的守候,這一次,我們迎來的是圓滿。那么,2008年,在北京,作為體育記者的我們,可以和親朋好友和四海的賓客,享受奧運大家庭的歡喜和睦、激情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