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面功能 【 】【大 中 小字】【 】【打印】【關閉】
蘇軾《前赤壁賦》曰:“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于是“滄海一粟”就成為一條常用的成語。許多工具書都把“滄海一粟”解釋為“大海中的一粒谷子,比喻十分渺小”。但仔細捉摸:大海里怎么能有谷子呢?這樣解釋顯然是不恰當?shù)摹? 查閱《康熙字典》和《中華大字典》,“粟”字都有一個可解釋為“沙子”的義項:在《辭!、《辭源》和《中文大辭典》中,“粟”這個詞條都有一個共同的義項,就是與“粟”形狀相似的顆粒狀物體。因此,我們可以把成語“滄海一粟”解釋為“大海中的一粒沙子,比喻十分渺小”。譚汝為
查閱《康熙字典》和《中華大字典》,“粟”字都有一個可解釋為“沙子”的義項:在《辭!、《辭源》和《中文大辭典》中,“粟”這個詞條都有一個共同的義項,就是與“粟”形狀相似的顆粒狀物體。因此,我們可以把成語“滄海一粟”解釋為“大海中的一粒沙子,比喻十分渺小”。譚汝為
相關鏈接:
下一篇:
新聞網(wǎng)簡介 會員注冊 廣告服務 幫助信息 版權聲明 魯ICP證 000149青島新聞網(wǎng)讀者留言板 值班電話:86-532-2933059 傳真:(0532)2967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