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深入安徽太和縣宮小村挖出靠利用帶殘疾兒外出乞討而發(fā)家致富的驚人內幕。
本報記者 龍成關 攝
本報自今年1月8日獨家報道了殘疾兒童被人幕后操控,操縱者狠心用刀割開宮璇璇等傷口的報道后,又跟蹤追擊挖出了殘疾乞兒發(fā)源地--安徽省太和縣宮小村靠利用帶殘疾兒外出乞討而發(fā)家致富的驚人內幕。在持續(xù)兩個多月的采訪中,本報記者遇到想象不到的艱難險阻,今天,他們首次向讀者披露采訪中曲折感人的幕后故事。?/P>
故事1:凌晨兩點“談判” 我輸給一個孩子
小乞丐被操控者“洗過腦”,面對善意的記者絕不配合,一個晚上,一個“狡猾”的小女孩竟讓記者敗下陣。
在遇到宮璇璇之前,我已經跟北京路上10來個乞討小孩有過不同程度的接觸,其中有一場令人心酸的失敗采訪。
去年的圣誕節(jié)晚上8點,我和攝影記者莊小龍連續(xù)第三天來到人潮涌涌的北京路,目的是要探到那群“一拖一”乞兒的家。前兩次因為經驗不足,在最后關頭被他們以聲東擊西的方式甩掉。在摩肩接踵的步行街上,那5、6對孩子像老鼠一樣鉆在人群中間,而操控他們的3個“家長”則閑適自若地坐在休息凳上“遙控”。我們耐心地等到晚上11點多,他們聚攏在一起,耳語一番后又分成三路走開了。
這次我們盯住了其中留著童花頭抱著一個臟乎乎小孩的女孩子(后來得知叫小燕),在北京路周圍的小巷子里兜了半個多小時后,最后在中山四路的公交車站尾隨她上了108路電車。一路開到新市墟站,我們緊跟在這個孩子5米之后。看來她早就發(fā)現(xiàn)這個“奇怪的尾巴”,不緊不慢地買了一塊錢臭豆腐,漫無目的地在街上晃蕩,就這樣拖了近1個小時。已經是子夜時分,我們累得兩腿酸痛,徑直攔住了這個對我們充滿敵意的小女孩。
我們把茶葉蛋遞過去,小燕死活不肯要,一個勁地說:“我家里窮,是自愿跟著我媽出來討錢的,我過年了就會回去讀書!蔽覀兩埔獾乇硎具@么晚了送她回家,小姑娘倔強地拒絕:“我不認識路,我媽媽會來接我的!敝钡絻牲c,和她磨破了嘴皮子,小姑娘仍然不肯松口。為了不讓她和小孩著涼我們選擇離開,剛轉過街角她就一溜煙地消失了。第二天她又“平安”地出現(xiàn)在北京路上。
幾天后,我們的同事王道斌在線人的幫助下最終查到了小燕的住所,發(fā)現(xiàn)她同另幾個孩子由一個中年男人“管理”,根本沒有什么“媽媽”。而回想起孩子對一群善意幫助她的人謊言和戒備,我心里一陣收緊:這么幼小的孩子寧愿跟著拿自己做工具的人,卻不肯相信這個社會還有溫暖。這樣下她的明天還會有亮色嗎?本報記者游曼妮
故事2:狠“詐”雜貨鋪主 套出了龍龍身世
剛進宮小村,村頭雜貨鋪主人一臉狡黠地說:“你們是廣州來的報社記者吧?”記者對此大驚失色。
1月12日,在安徽省太和縣宮小村得知宮璇璇極有可能是被“三牙”從河南買來的,并一時很難找到她的父母后,我們決定再到離宮小村有一個多小時車程的陶王莊弄清陶麗莎和龍龍的身世。雖然當時已被廣州公安刑拘的帶陶麗莎和龍龍在街邊乞討的王艷麗一口咬定,這兩個孩子均是她親生,但從她對待孩子們的態(tài)度和說不清孩子出生年月上可以初步斷定,這兩個孩子極有可能不是她的孩子。
來到陶王莊村頭一間雜貨鋪,我便一個人先在店里買了點東西,又以找朋友的身份,趁機向看店的老伯打聽陶坤的住所(據宮璇璇介紹,王艷麗的丈夫叫陶坤)。老伯很熱情地向記者作了介紹,但當記者問起陶坤時,那老伯一臉狡黠地說:“你們是廣州來的報社記者吧﹖”
聽到這話,我心里不禁“咯噔”了一下,好家伙,他連我從哪來的都知道了,看來陶坤的一切包括在廣州發(fā)生的事他都很清楚。于是,我立刻故作鎮(zhèn)定嚴肅地說:“實話告訴你,我們是廣州公安,陶坤的老婆已被拘留,她已經交待這兩個孩子都不是她親生的。如果你故意做偽證的話,后果你自己考慮吧!”雖然這話是蒙他的,我也沒出示證件,心里還在“撲騰撲騰”的打著小鼓,不知自己從電影上學來的公安腔像不像,但隨后,自己這個“假公安”的一番話還真起了作用,老伯很緊張地解釋說:“唉,陶坤是我們村的治保主任,得罪不起!他叫咋說,我們就得咋說!
有了這個重要證據,使我在隨后跟公安到陶坤家了解情況時,變得有的放矢,也使得陶坤在開始百般狡辯后,最后不得不承認龍龍是他領養(yǎng)的,而陶麗莎則是他們在太和縣醫(yī)院門口撿的。也就有了本報1月13日A4版報道的找到龍龍家后,那場凄慘令人動容落淚的一幕。本報記者王麗鳳
故事3:小璇遭遇激怒讀者
市民自發(fā)充當偵探
在宮璇璇事件見報后不久,本報記者在北京路采訪另一群安徽阜陽籍兒童乞丐時,頻頻受阻。即便是記者對其跟蹤,也總能被其輕松地逃脫。
正當記者一籌莫展時,住在海珠區(qū)的曹先生主動承擔起了跟蹤小孩、了解真相的任務。在對紅衣女孩連續(xù)跟蹤了三天后,曹先生這才十分確定給記者打來電話,3大5小的乞丐團伙居住的地方是白云區(qū)的棠溪。記者通過實地了解后得知,這伙經常出沒在北京路上的小孩,實際上也是為多名成年人所操控。
曹先生表示,他在看到報紙上三牙折磨小璇的那一段時,是緊握著雙拳將報道讀完的,他跟蹤三天并非是為了報料費,而是因為他很想知道北京路這群小孩子的遭遇。
就在宮璇璇事件報道后的第三天,一位在執(zhí)信路天橋上值勤的保安報料,稱有一中年男子在橋頭招收丐班弟子,月薪800。記者第一時間趕到,準備會會這個幫主。經過一番裝扮后,貌似落魄的記者終于在天橋上見到了這名中年男子:滿是油膩的臟臉、衣著,一看就是生活在廣州多年的流浪漢,他隨身攜帶的包裹里多是一些拾來的廢紙、汽水瓶。也許正是因為這一點,這個幫主雖然將自己招收弟子的廣告在天橋上擺放了一個多小時,卻無人問津。
當記者詢問他哪有錢支付這800塊錢時,他的回答倒也十分干脆:招來的乞丐不是每天都要上繳費用嗎?就從他們上繳的費用中扣。
本報記者王道斌
故事4:凌晨4點去埋伏 化裝采訪行乞人
為了采訪到證據,我與文字記者既要在深夜12點后采訪,也要凌晨4點多就去埋伏。
采訪就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深夜和凌晨去埋伏。
深夜采訪的是貴州幫的乞丐,她們行乞的經典組合是母子或者母女,家里的男人一般不會隨同而是另外找工做,到了晚上一家人才相聚。而凌晨采訪的則是有組織的行討,他們往往先集中所有的人,在某一個地方“化裝”,然后再用車運送到城市的各個地方“工作”!本報攝影記者陸明杰
故事5:天冷相機突然罷工 珍貴鏡頭險些流產
在阜陽宮清濤的家,記者相機因天冷突然“罷工”,很多珍貴鏡頭險些就流產了。
1月11日,到阜陽太和縣已經是下午的四點半,據了解,要去的宮小村和陶王莊相距很遠,為了節(jié)約時間,鳳姐堅持當晚就去宮小村看看。
當晚8點多鐘,記者在警方的幫助下,找到了被本報記者等解救出來的乞兒宮清濤的家,推開宮清濤的家可謂一貧如洗,連電燈也沒有,宮清濤的奶奶忙著點上了一根蠟燭。
我立馬迅速舉起相機按下了快門,但此時聽到的不是熟悉的“咔嚓”一聲,而是“吱”的一聲,再按……還是那“吱”的一聲,原來,相機因太冷(溫度應在攝氏零下七八度)“罷工”了。我將脖子上的圍巾都解下來為它裹上,又解開衣服將它放進懷里,可它太大,裹不嚴。十分鐘后,任憑我如何“呼喚”,它還是不給面子。
幸好,來之前計劃要“暗訪”,還帶來了一個小相機。我小心翼翼地拿出小相機,輕輕一試,行!終于閃了,拍了幾張后,我又立刻揣回了懷里,生怕它也來個大罷工,那我可就死定了。就這樣,小相機在我的懷里暖和一會再工作一會。由于光線、溫度等的差異,照片質量就有些對不起大家了。本報攝影記者龍成關
故事6:讓小燕做個好夢
輕輕地按下快門
對記者警惕性最高的小乞丐小燕,嗑睡中流露出令人憐惜的一絲童真。
去年年底一天晚上11點多,長期在北京路抱嬰乞討的幾個小孩和操縱他們的大人們也準備回住所。今晚可要跟緊點,不要像前兩天給他們走掉了。
我和文字記者緊跟在警惕性最高的小燕后面,小燕一上公交車,頭往車窗上一靠,閉上了眼睛進入了夢鄉(xiāng)。此刻我在想,對她而言,能這樣打打瞌睡已經是很滿足的事情了,可以想象,她們也是多么渴望能像其他孩子一樣有父母的關愛,能睡在暖暖的被窩里。為了不驚動小燕,不想打斷她的夢,我在公交車靠站停穩(wěn)的時候,借助現(xiàn)場的光線,鏡頭貼著她們輕輕地按下了快門。
本報攝影記者莊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