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起
張之洞是清朝末年的高級官員,他從學政做到巡撫、總督,直到軍機大臣,在晚清政局中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過去他只被看作是一名封建官僚,否定意見居多,近幾年史學家開始注意對他的研究,并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張之洞(1837-1909)號香濤,直隸南皮人,同治進士。他從步入仕途之始,就對朝中諸多問題持獨到見解。早年在主持浙江鄉(xiāng)試和任湖北學政、四川學政期間,其取舍考生的標準便超越世俗,開風氣之先,他重品行,重實學,志在扭轉空疏學風,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他不拘文字格式,考生考卷不合舊清規(guī)戒律而被錄取者甚多,惟義理悖謬者,雖只一兩句話,必予黜退。根據這一標準,大批有用人才脫穎而出。
光緒七年,張之洞受任山西巡撫,當時山西地方貧瘠,吏治腐敗,災荒連年,民生凋敝,但他沒有沮喪,到任后從整肅吏治入手,采取多項措施,決心改變山西面貌,并開始涉足洋務,但因任期短暫,一切只處于初創(chuàng)階段,但已可看出他破除陳規(guī)、銳意進取的愛國熱忱,看出他不是一個尸位素餐的人。
光緒九年底,中法戰(zhàn)爭爆發(fā),張之洞奉調赴粵,任兩廣總督,當時抗法形勢嚴峻,張之洞到任后,為籌備戰(zhàn)守事宜,可謂竭智盡慮。他制定總體防務規(guī)劃,協(xié)調內部關系,借款措置軍需,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破除地域之見,在自身財力窘迫的情況下,多方援助福建、臺灣和云南的軍事行動,并反復陳奏收編原天地會愛國武裝黑旗軍,黑旗軍得以屢立戰(zhàn)功,擊潰西線法軍;又啟用老將馮子材,取得鎮(zhèn)南關大捷,擊潰東線法軍,從而扭轉整個戰(zhàn)局。
中法戰(zhàn)爭使張之洞飽嘗物力財力匱乏、軍械不利不足之苦,因此更加堅定了他興辦洋務的決心。戰(zhàn)后他開始建造軍艦、籌辦水師、創(chuàng)立軍火工業(yè)、建立新式陸軍廣勝軍,開設學校、建鑄幣廠……洋務運動全面鋪開。
光緒十五年,張之洞奉調至鄂,開始了他17年政績閃耀的湖廣總督歷程。期間他繼續(xù)了兩廣總督任上的未竟之志,傾全力實現他富國強兵的夢想,建成漢陽煉鐵廠、湖北槍炮廠、湖北布、紗、絲、麻四局、修筑蘆漢鐵路、爭回粵漢鐵路路權、振興民營工商業(yè)、興辦新式學堂、派留學生……湖北由此成為全國經濟文化中心之一,而且后來成為辛亥革命的搖籃。武昌起義中的領導人物很多都是張之洞培養(yǎng)的學生,正如孫中山所說,他可謂不言革命的大革命家”。
督鄂期間,他倡導新政,贊助維新運動,清廷還因他的奏請,廢除了科舉制。
光緒三十三年張之洞調任軍機大臣,兩年后逝世。
張之洞既是一個具有深厚國學功底的學者,又是一個干練的實干家和改革者,他的一生是為富國強兵奮斗的一生。他主張洋務的最終目的當然是為了維護清王朝的統(tǒng)治,但同時也是為了挽救中華民族的危亡。他在古今中西大交匯的關口,能隨著時代前進,能正視時代提出的新課題,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中國向近代化轉變的進程。他雖然不可避免地帶有歷史局限性,所興辦的事業(yè)也有諸多缺陷,但他對國家和民族作出的卓越貢獻,仍應予以充分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