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全市率先開設選修課的海利豐學校,最近又出了件新鮮事兒。本學期,該校開設了韓國語選修課,成為我市首個開設“
二外”的小學。
所見:孩子興趣高漲
據(jù)海利豐學校校長王新華介紹,目前海利豐學校有不少韓國學生,中國學生有很多機會與韓國學生交往,而且如今越來越多的韓國企業(yè)涌入島城,這些學生將來也有可能和韓國人一起工作,所以學校開設了韓國語選修課。本學期,該課程有三十余名學生報名,教師來自校外的韓國語培訓學校。
在“二外”的課堂上,記者看到學生們與老師相處得非常和諧,在前幾堂課上,他們已經(jīng)學習了字母,現(xiàn)在開始學習日常的問候語。課堂上,韓國老師結合圖片、畫冊,給學生們認真講解。令記者驚奇的是,僅僅學習了20分鐘,很多學生已經(jīng)可以到黑板上默寫剛剛學過的短句了。
專家:利弊兩面需權衡
小學開設“二外”的大膽嘗試也引起了很多家長的議論,有些家長對孩子多學一門外語持支持態(tài)度,同時也有人質疑:“等孩子畢業(yè)后,再沒有學韓國語的條件了,他們還能記得什么?這樣的課程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睂Υ,青島大學師范學院教育系主任周東明分析說,小學開“二外”,利弊同時存在,學校、家長如何把握是關鍵。
周東明說,多語言情境中學習,成功與失敗的例子都有。語言之間的相互干擾不容小視,特別是現(xiàn)在小學都開設了英語課,在有些學生身上會發(fā)生漢語、英語、韓國語之間互相干擾的現(xiàn)象。此外,學習“二外”,最初孩子都會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但學習到一定階段之后,就會出現(xiàn)分化,一部分人開始厭倦,令學習變成一種負擔。就這兩方面而言,都需要有高水平老師密切關注學生的動態(tài),作出相應的反應。除此之外,目前來看,韓國語學習的確缺乏連續(xù)性。
但周東明認為,海利豐學校的舉動也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嘗試,“不要抱有太強的功利心,僅把它當一門基礎文化教育,意義還是很大的!敝軚|明說,海利豐學校有不少韓國學生,學校此舉正是合理利用了教育資源,讓中韓學生合作學習,這樣一來能拉近中國學生和韓國學生之間的隔閡,二來也讓學生打下了一個韓國語語言基礎。周東明還說,在小學階段開始接觸外語,是一個相對較為合理的年齡段。
設想:明年開“二外”班
采訪最后,校長王新華向記者透露,學校現(xiàn)在打算從新學年開始,在一年級開設一個韓語特色班。說到教育目標,王新華說:“爭取通過六年的積累,讓其中一部分學生在小學畢業(yè)后,有能力在韓國語領域自主進行發(fā)展。”記者冷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