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廣州6月9日電
偷看孩子日記,追查孩子的電話、短信,甚至盯睄、跟蹤……也許由于太關心孩子,中國的父母會采取一些極端手法,但是現在為人父母的應該謹慎行事了。在中國,未成年人“隱私權”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對孩子“關心”過度的家長,有可能被自己的孩子送上法庭。
擁有地方立法權
的深圳最近出臺了一項地方法規(guī),對保護未成年人隱私做了細化規(guī)定:“父母或其他監(jiān)護人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隱私權和人格尊嚴,不得隱匿、拆閱或廢棄未成年人信件,不得擅自查閱未成年人日記!蓖瑫r,對違反該條例作出明確的處罰規(guī)定:“由其所在單位批評教育或者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中國的法律對未成年人隱私權的保護一直有較大空白,其《未成年人保護法》涉及隱私權的內容條款簡單:“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很多教育專家認為,從這一條款中很難看出未成年人隱私權應當獲得怎樣的保護,而深圳的作法無疑具有突破性意義。在中國傳統的教育理念里,“孝”被當作最重要的品行!案改复筮^天”,孩子對父母尊重、執(zhí)行父母的意愿往往是無條件的。但隨著社會日趨文明、進步,以及對外開放的影響,平等、民主的家庭關系越來越受到認可。社會學研究者陳冀京說:“以法規(guī)的形式保護未成年人隱私是社會的進步,表現出對未成年人權益的尊重!标惣骄┲鞒值膹V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最近做了一項關于“成人儀式”的社會調查,其中一個問題是“18歲時,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有70%的青少年選擇的是“想擁有一間獨立的房間”。陳冀京說,這表明青少年獨立意識的覺醒,同時也是他們對自己隱私權的覺醒。調查顯示,青少年與父母的沖突在逐年增加,其中導致沖突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青少年隱私權的問題。陳冀京認為,侵犯青少年的隱私權最大的危害是導致父母或監(jiān)護人與青少年之間誠信的缺失。青少年認為自己沒有被尊重,對父母或監(jiān)護人的信任度下降,從而更加不愿向其敞開內心世界;反過來,父母越無法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就越企圖窺探他們的隱私,這就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huán)。
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們開始反省。一位母親說:“按照傳統的想法,越徹底地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但只要成年人回頭想一想,在成長的過程中誰沒有個人的‘小秘密’呢,如果件件事都被家長、老師知道,恐怕人生軌跡都會完全不同了!
目前,一些中小學校開始學習保護青少年“隱私”。在廣州,絕大多數學校測驗成績單不再張榜公布。在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學生成績單是以類似“工資條”的形式打印出來的,并且不公開給成績單本人之外的人,學生如想知道自己的成績,可以到班主任處領取,如不想知道則不必領取,老師會為他們“保密”。
除此之外,華師附中還對學生家庭父母的婚姻狀況、家庭經濟狀況等情況給予特別保護。學校高一創(chuàng)新班班主任李玉老師說,學校對家庭貧窮的學生提供助學金,但是誰拿助學金在同學中是保密的。每次班里收取學費時,老師會先在班里統一收取,之后再私下把學費的一部分返還給拿助學金的學生。(車曉蕙
鄭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