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集團又一高管被捕 年內有5位管理人員入獄
自今年3月份格力集團凌達壓縮機廠原總經理高國萍被捕后,格力集團高管接連“出事”。迄今已有五位管理人員遭遇牢獄之災。目前該事件已引起相關政府高層的高度關注。
一年之內
,五位管理人員遭遇牢獄之災。格力集團出了什么問題?
日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一位知情人士處獲悉,格力集團下屬的格力拓展公司原經理徐誠偉已于12月初被捕。
他已是今年以來被捕的第五位格力集團原中高層管理人員。
“上頭”徹查格力集團
徐誠偉1997至1999年曾擔任過格力電器()總經理助理,2000年他因工作調動離開格力電器,轉到格力集團下屬公司工作。
這位知情人士透露,徐誠偉的被捕,很可能是受原格力集團副總裁梁建華的牽連,“他是梁建華的手下”。
對徐誠偉被捕的事,格力集團新聞發(fā)言人張凡12月27日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他并沒有接到這方面的消息。
張凡說,徐誠偉原來是格力拓展公司的經理,但他已于去年10月份離職。
自今年3月份格力集團凌達壓縮機廠原總經理高國萍被捕后,格力集團高管接連“出事”。原格力集團副總裁兼格力石化總經理梁建華、原格力集團房產有限公司總經理梁華應、原格力集團總裁兼格力電器董事長蘇結宏已相繼于八九月份被捕。
另一位知情人士上周五(24日)向記者透露,今年年初凌達壓縮機東窗事發(fā),引起了地方政府高層對格力集團的關注,此事甚至還引起了更高層的關注。
目前格力集團的歷史問題被“查得很緊”,前幾個星期,珠海市紀委才搞了一個匯報材料!吧项^壓下來查,但查到哪一步仍不清楚!
今年11月中旬,有媒體披露指出,凌達壓縮機“大概有六七千萬元的國有資產流入個人口袋”。另外還有消息稱,格力集團“今年難以收回的3年以上應收賬款高達27億元左右”。
為了澄清不利傳聞,一向低調的格力集團11月底在珠海召開了新聞發(fā)布會。今年新上任的格力集團總裁陳元和對“財務黑洞”說法作出了正面回應。
他當時表示,凌達公司原總經理已經被捕,目前司法機關正在調查取證之中,但其資產的流失數(shù)目要等案件審理時才真相大白。
對應收賬款問題,陳元和表示,這些都是集團內部企業(yè)的往來賬,“我都沒有收,怎么就難以收回呢?”
“紅色”格力
格力集團是珠海市的招牌。集團公司成立于1985年,經過19年發(fā)展,已經形成了以工業(yè)為主體,商貿(石化貿易)、房地產為兩翼的產業(yè)格局,珠海的兩塊中國馳名商標“格力”和“羅西尼”都屬于它旗下。
2003年,格力集團總產值為151億元,占珠海全市工業(yè)總產值的七分之一。
作為珠海的明星企業(yè),“格力與珠海市領導的關系很深,利益瓜葛復雜”,上文提到的那位知情人士這樣說。
本文開頭提到的那位知情人士則透露說,1984年,現(xiàn)任珠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的冼文從珠海市經委帶了五個人,開始了格力集團的創(chuàng)業(yè)史,后來還促成了格力電器的上市。1993~1994年,冼文升任為珠海市副市長,其部下蘇結宏接任格力集團總裁。2002年蘇結宏退休,由徐榮出任格力集團董事長。
去年年底,格力集團下屬最大子公司“格力電器”與母公司因商標問題發(fā)生摩擦。事情暫時平息之后,珠海市國資局局長郭毅在今年年初接替徐榮,兼職任格力集團董事長。今年年中,原珠海市城市管理行政執(zhí)法局局長葉志雄又接替郭毅,成為格力集團新一任董事長。
與改制有關?
伴隨接二連三的“司法地震”,格力集團新一輪的資產重組也處在悄然布局當中。
今年年初,格力集團已按工業(yè)、商貿、房地產三大板塊來進行重組。9月11日,格力電器與母公司格力集團簽署了股權轉讓協(xié)議,以約1.48億元收購幾個同門“小兄弟”,其中包括珠海凌達壓縮機有限公司70%的股權、珠海格力電工有限公司70%的股權、珠海格力新元電子有限公司80%的股權,以及珠海格力小家電有限公司75%股權。這次股權轉讓,終結了格力的品牌之爭,也標志著格力集團工業(yè)板塊已成功整合。
格力集團的石化板塊則“嫁”給了中化(中國中化集團)。8月29日,中化集團與格力集團成立合資公司,由中化控股55%,格力持股45%。雙方首期投資近6億元人民幣,建設8萬噸級碼頭和52萬立方米倉儲項目,擬建成華南地區(qū)最大的石化倉儲物流基地。下一步中化還將全面整合格力石化的貿易業(yè)務。
格力集團新聞發(fā)言人張凡在8月底曾向媒體透露,格力房地產業(yè)務也不排除借鑒商貿板塊重組經驗,引入一個有實力的投資者共同做大的可能性。
業(yè)內人士認為,這次資產重組將給格力集團下一步的改制打下良好基礎。首先進行內部資產重組,第二步實現(xiàn)產權多元化,這將是一個合理的邏輯。
不過,上文消息人士表示,這種繁復的改制過程正是引發(fā)“司法地震”的原因之一。
“國有的”格力電器
這種風風火火的改制運動卻并沒有涉及到“大兒子”格力電器。2003年格力電器納稅超過5億元,是中國上市公司納稅百強,并在空調業(yè)中排名第一。
不過,格力電器創(chuàng)業(yè)者之一、董事長朱江洪今年也曾透過媒體表達了期待轉制的心愿。6月初,朱江洪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首度表態(tài):改制的關鍵是要引入戰(zhàn)略投資者,分散股權,不要國有股一股獨大。
如今,珠海市政府通過格力集團仍控股格力電器約50.3%。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空調行業(yè)里,前三甲中,美的已是民營企業(yè),海爾今年曲線MBO已暗渡陳倉,而中國空調業(yè)的“一哥”格力電器仍是國有絕對控股。
去年12月份在格力電器四期工程落成慶典晚會開場前,記者與朱江洪攀談了幾句:
第一財經日報:祝賀您朱總,格力電器又“長個兒”了。
朱江洪:做企業(yè)不容易,除了生產、銷售,還有來自社會各方面的一些壓力,有一些深層次的困難是外面很難體會的。
第一財經日報:有沒有想過從深層次去解決呢?
朱江洪:想過,但最終決定權在(珠海)市政府,企業(yè)好,有分紅,政府為什么要放手?
第一財經日報:您再過一兩年就60歲,有沒想過在退休前解決這個問題?
朱江洪:想過,但還是要看政府的態(tài)度。
第一財經日報:您60歲會退體嗎?
朱江洪:我想會的。干企業(yè),太累了。
第一財經日報:轉制會不會是您目前思考的重點?
朱江洪:不管轉不轉制,研發(fā)都是要的,不能因為這個而影響了企業(yè)的正常發(fā)展,我想得最多的還是科研。(記者 王珍 實習生 汪紹文)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