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近親繁殖會造成生理缺陷。但廣西大學王愛德教授卻花17年養(yǎng)了一群直系親屬繁殖的巴馬香豬,其后代成為實驗動物中的極品。這些香豬圖片在本屆科技周上首次亮相,便成為“明星”。1月11日,記者前去豬舍探望這群“豬寶貝”。
白皮香豬是
實驗“寵兒”
昨日,記者經(jīng)過嚴格消毒后,得以近距離看到這些香豬寶貝。在每個豬舍前,都貼有一張豬的身份證,身份證上標有耳號、父、母、生長發(fā)育記錄、免疫記錄等內容。王教授告訴記者,這些全是1987年她從巴馬帶回的2頭公、14頭母香豬的近親繁殖后代,目前已有300多頭。
據(jù)實驗動物的主管部門廣西科技廳條件財務處工作人員介紹,小型豬是常見的一種實驗動物,性格溫順,易于采血、投藥、注射、麻醉和手術等常規(guī)實驗。它與人類的皮膚、器官具有很多相似之處,可取代人做新藥檢驗,成為皮膚燒傷、心肌梗塞等疾病動物模型。而白皮膚的小型豬則是實驗豬的首選。目前國內外的小型豬多為黑皮膚,在作藥物等實驗時,不易觀察皮膚發(fā)生的變化,為此,專家們還把黑皮膚小豬和白皮膚大豬進行雜交,但“混血兒”體型又大了。王教授選出的香豬具有頭、臀黑,其余白的獨特“兩頭烏”毛色,白皮膚占體表面積92%以上,在我國和世界上都是比較少見。
近親繁殖最怕“斷子絕孫”
王教授把豬帶回后,便把它們單獨圈養(yǎng),并讓它們在群體中近親自由繁殖。1997年,這個封閉群已有10個世代,王教授及課題組科研人員開始選擇其中體形小的豬進行直系親屬繁殖,兄妹、父女、母子間繁殖的后代為近交系第一世代;第一世代中的兄妹、父女、母子間繁殖的為近交系第二世代……目前,近交系第七世代已經(jīng)誕生。
1987年,王教授帶回的香豬還是50公斤的“大個”,但近交后,豬的體形開始縮小。到2003年,成年個體體重僅為30公斤左右。
在一般人眼里,這近親繁殖不就是“母豬生崽”那樣簡單嗎?其實,這項試驗風險重重:如果一胎里全是公豬或母豬,則不能產(chǎn)生下一世代;直系近親繁殖,后代集中了父母的不良基因,常會出現(xiàn)獨眼、缺胳膊少腿等缺陷,甚至剛出生就皮膚破裂能看到內臟,這些豬都會被淘汰,只能留下健康的;有些世代是一脈相傳,稍有不慎便會“斷子絕孫”;如果管理疏忽,有只豬不慎進入別的豬舍里”生兒育女“,就會造成基因污染,前功盡棄。
在歐洲一些國家,繁殖到近交系第四代就無法繼續(xù)下去。所以說,廣西大學存活的300只小豬,來之不易。
實驗豬一只能賣幾百美金
經(jīng)過17年的近交選育,巴馬小型豬已達到了較高的近交程度,個體間具有較好的遺傳一致性和遺傳穩(wěn)定性。2004年3月,受科技部的委托,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fā)育生物學研究所對巴馬小型豬第六世代近交系DNA進行了基因分型,檢測結果喜人:巴馬小型豬第六世代近交系純合率為77.2%。
王教授告訴記者,按常理,動物在近交系20世代基因純合率將達到99%,而且保存下來的都是優(yōu)秀基因,比較穩(wěn)定,不會出現(xiàn)畸型疾病,如果不出意外,再過幾年,就能培育出一大批基因高度純合的巴馬小型實驗豬。
和克隆動物比,近交系動物無風險、更健康,可更廣泛地應用于人類臟器移植等各項醫(yī)學、生物學實驗。
在丹麥,封閉群的小豬已賣到300~500美金/只。如果近交系的小豬能遠銷國外,將價格不菲。中國實驗用小型豬資源開發(fā)與研究應用已被列入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劃重點項目。
陸月玲 廖敏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