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晏秋秋
(眾所周知,在第26、27、28三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中,李富榮3次在單打決賽中遭遇莊則棟,3次讓球給對方。而采訪李富榮前,一名乒乓界人士告訴我,在雙打比賽中,李富榮與王家聲搭檔,也兩次讓出世界冠軍,分別讓給了莊則棟、徐寅生組合和張燮林、王志良組合——前前后后,李富榮5讓世界冠軍
!)
沒能獲得過男子單打的世界冠軍,是平生憾事,但現(xiàn)在想這事,我的心情已經(jīng)非常平靜。當時,莊則棟和我并稱“南北兩只小老虎”,球技上各有千秋,水平也沒多大差別。
本來,第25屆世乒賽容國團拿了男子單打世界冠軍,他應該是隊里的核心人物。但到第26屆世乒賽時,容國團技術水平已下降,輸給了巴西小將考斯塔。領導當時考慮,要樹立一個新的典型,在年輕選手中挑選一名“領軍人物”,不能是曇花一現(xiàn)的。當時挑來挑去,最終挑到了莊則棟。
莊則棟當球員是相當不錯的,我們兩人的關系也很好。他這個人,在業(yè)務上肯鉆,愛琢磨,一會兒嘗試這樣的打法,一會兒嘗試那樣的打法,常常有新的發(fā)現(xiàn)。莊則棟訓練刻苦認真,晚上經(jīng)!把a課”,臨場也敢打敢拼,能發(fā)揮水平,當時的打法也先進。所以,我到現(xiàn)在依然覺得,莊則棟確實是最優(yōu)秀的乒乓球運動員之一。
現(xiàn)在想想“讓球”,似乎顯得不可思議,但這發(fā)生在那個特定的歷史階段。多年來,有很多記者問我,如果我和莊則棟真打的話,是不是會連續(xù)3次輸給莊則棟,記得有一次我這樣回答:“如果彼此真打,我當然會有機會贏。”
這是一句大實話。因為在日常的訓練中,我和莊則棟比賽有輸有贏。而到了決賽中,主要看臨場發(fā)揮和戰(zhàn)術運用,誰這兩點處理得好誰就能取勝。
(我問李富榮:“你3次讓出男子單打世界冠軍,甚至連努力拼搏都不允許,對此你是否感到委屈?”李富榮豪爽地大笑起來,然后輕輕地搖了搖頭。他的目光,落在了遠處的地平線。)我不委屈,真的。雖然我遇上莊則棟,總要讓給他。但別的選手遇到我的話,也要“讓球”。這是當時乒乓界的“規(guī)矩”。比如說,我的戰(zhàn)友湖北選手胡道本,他就3次“讓球”給我。那時總認為你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國家給的,有一種當“馴服工具”的感覺,F(xiàn)在的年輕人可能都不太理解。
現(xiàn)在,有很多人記得我讓了世界冠軍,讓給了莊則棟他們,但還有多少人記得那個讓球給我的胡道本。再想想那些默默無聞的陪練、教練呢?與他們相比,我幸運多了。
(李富榮之后,中國乒乓球界還傳出幾次“讓球風波”。比如,何智麗的讓球風波,又比如,剛剛過去的雅典奧運會上,王皓和王勵勤之間的那場半決賽,也被外界懷疑是“讓球”。對“你如何看待讓球”這一問題,李富榮有著自己的想法。)“讓球”這個問題,是歷史的產(chǎn)物。對“讓球”這個問題,我自己的思想看法,也經(jīng)歷了一些轉變。到現(xiàn)在為止,我的想法是:一、現(xiàn)在不能按照傳統(tǒng)思路,畢竟時代不同了,不能完全照搬;二、歸根到底,集體主義精神要堅持和發(fā)揚,我們還是要以國家榮譽為重。
何智麗的問題,別人問過我很多次,每一次我都沒細說。何智麗在第39屆世乒賽中接受了隊友的讓球,卻沒有按教練的布置讓給另一名隊友。不過,最終她還是拿到了冠軍。我們看重的還是世界冠軍,和運動員為祖國爭取的榮譽。至于她日后為日本隊打球,用日語給自己加油,取了個日本名字,那就是她個人的問題了。
至于雅典奧運會上,王皓和王勵勤的這場比賽,我可以負責任地說,百分之百是雙方全力以赴。當時我們的思路是,如果王勵勤連王皓這道關都過不去的話,那他憑什么去拿奧運會金牌?更何況,他們兩人在比賽時,決賽對手還沒有確定下來。就算要事先安排,也談不上啊。其實從教練組的意圖來看,他們更希望王勵勤能夠進決賽,畢竟王皓還有點“嫩”。結果王皓半決賽勝后,真的在思想上有壓力了。
他們倆的這場比賽,我沒有到現(xiàn)場看,等結果傳到我耳里,我也沒覺得很意外,畢竟總是要出一個人,去和外國人拼金牌的。一個運動員要拿到世界冠軍,就要有打敗世界上所有人的準備,不能有僥幸思想。
(一名現(xiàn)場觀看“二王”這場半決賽的記者告訴我,當時她坐在蔡振華的邊上,親眼看到蔡振華急得坐不下來。王勵勤出現(xiàn)低級失誤時,蔡振華急得都快要罵人了。這名女記者說:“蔡振華當然希望,王勵勤能夠進決賽,那樣的話畢竟把握大一些啊。”我把蔡振華的這種反應告訴李富榮,他微微一笑。)乒乓球比賽結束后,我沒有和王勵勤與王皓溝通,畢竟中國代表團在奧運會上拿了32塊金牌,“讓球”傳言,是牽強附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