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在安徽為民族敗類王直修墓”一事近日又起波瀾。2月25日,南京大學法學院在讀國際法研究生張訥、李健向南京中級人民法院遞交了一份民事訴狀,將日本長崎縣五島市政府及12名捐款修墓的日本人告上法院。據(jù)悉,法院正對此進行審查以決定是否立案。
訴狀上列出13個被告
在
這份民事訴訟狀上,被列為原告的有日本長崎縣五島市政府,同時還有才津為夫等12名日本人,這12人都是在“五島市商工會議所工作”。據(jù)李健介紹,被列為被告的五島市政府和這12個人都參與了王直墓的修建工作,“其中五島市政府是該活動的組織者,而12人是捐款者,他們都是事實上的王直墓的修建者”。
“傷害民族感情=傷害人格”
李健和張訥認為,被告“在中國境內(nèi)為中國的民族敗類立碑建塔并‘歌功頌德’,其行為不僅違反了中國社會公共利益和社會公德,在中國社會造成了惡劣影響,還嚴重傷害了原告的民族感情和人格尊嚴,構(gòu)成了對原告人格權(quán)的侵害”。
李健解釋,民法通則第五章第101條規(guī)定,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權(quán)利,“同時我國憲法也有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張訥補充道:“民族情感是人格尊嚴的一部分。民族情感應當作為一個整體來維護,誰來維護?要落實在這個民族的每一個分子的身上。因此公民個人完全有權(quán)利以自己的民族感情受侵害,也就是自己的人格尊嚴受到了侵害為由提起民事訴訟!
張訥和李健表示,他們查閱了國內(nèi)外很多關(guān)于王直的資料,基本上可以確定王直帶領(lǐng)倭寇在我國東南沿海進行燒殺搶掠,以及進行海上走私這兩大事實。因此,被告為王直這個民族敗類修墓建塔的行為損害了他們的人格尊嚴。
為何索賠30萬元
他們在訴訟請求中提出:被告要停止對原告人格尊嚴的侵害,立即拆除王直墓和芳名塔,請求判令被告在全國性媒體上對原告作出賠禮道歉,向兩原告賠償精神損失人民幣30萬元,并請求判令被告承擔本案全部訴訟費用。
對于30萬元的索賠金額,李健解釋說:“30萬對于南京人民來說是一個刻骨銘心的數(shù)字,但其實只要日方賠償了,30萬元和3分錢對于我們的意義是一樣的!
用法律手段解決民族感情問題國內(nèi)并不多見,但在二人看來此舉是“理智且冷靜的解決方案”。
因為在學習法律,李健和張訥更著重于從專業(yè)角度看待自己的行為:“我們的訴訟如果能成立,必將豐富和拓展我國公民人格權(quán)的‘人格尊嚴’的實體內(nèi)容,即民族情感也是人格尊嚴的組成部分。”
張訥表示,若能獲得法院的支持,他將會用部分獲賠精神損失費捐助王直故鄉(xiāng)的柘林村小學,另外的部分將支持一些公民打公益性官司,因為“公益性訴訟太難打了”。
(記者言科一多見習記者解璐實習生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