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在兩會的一個討論會上,全國政協(xié)委員、國家統(tǒng)計局局長李德水披露,2004年各省市區(qū)上報的全年GDP匯總數(shù)據(jù)與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GDP增速相比,竟高出3.9個百分點,總量差距高達2.66萬億元。這個消息震動了與會的政協(xié)委員,有委員立刻搬出自己《加大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力度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fā)展》的
提案,號召開展全民誠信教育。(據(jù)3月10日《中國經濟時報》) 造成“GDP失真”的主要原因無疑是一些政府官員“失信”,因為“官員失信”而強調“全民誠信教育”,這種“話語對接”給人的感覺是,“全民不誠信”是“GDP失真”的原因! 如今,有些人遇到問題時,總喜歡往“全民”上靠:一個地方有污染了,說要進行全民環(huán)境教育;一個年輕人吸毒成癮了,說要進行全民禁毒教育;某個孩子有性困惑了,說要進行全民性教育等等。這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宏大的話語定位很容易回避一些本質上的問題。 “官員失信”有著深刻的制度性原因,比如GDP造假源于政績評價的壓力,地方各級人大年初通過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往往自上而下“層層加碼”,結果就是自下而上的“層層加水”;有的失信是因為“失信問責和懲罰機制”的缺乏,說話不算數(shù)用不著承擔責任;還有就是官員的個人信用與職位的政府公信無法理清,分不清是官員失信還是政府失信。 顯然,官員失信與一般性的社會失信是不一樣的,在“全民誠信教育”這種模糊而宏大的話語中,很難觸及引發(fā)官員失信的這些制度性原因。官員失信問題得不到解決,GDP造假也必然會延續(xù)下去了。曹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