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昨日下午,高三學生張新建和袁曉暉激動地拿到了經濟職業(yè)學校畢業(yè)證。這個瞬間注定留在島城教育的記憶深處,因為他們是我市中等職業(yè)教育學分制改革后的首批提前“邁”出校門的學生,這在全省也是首創(chuàng)。 張新建和袁曉暉用兩年半的時間分別獲得了162和163個學分,超額
完成了市教育局規(guī)定的160學分,并且完成了16周的校外實習,因此他們較之其他同學提前獲得了中等職業(yè)教育的文憑。談起學習上的“加速度”話題,他們沒覺得有多么辛苦,“孫子兵法與商戰(zhàn)、《四書》欣賞、插花之類的選修課都是我們的‘最愛’,利用課余時間多學些這樣的課程一點也不累。” 如何平衡職業(yè)學校學生文化基礎的差異一直是教育界熱議的話題。4年前,經濟職業(yè)學校曾對入校新生做過調查。結果發(fā)現,377名學生中入學總分最高的為548分,最低的只有17.5分,200分以下的占學生總數的54.7%。經濟職業(yè)學校窮則思變,從2001年9月起率先在全市進行了數學、英語兩個學科的走班制分層教學改革。即學校以學生數學、英語入學成績或期末成績?yōu)橹饕罁,兼顧學生非智力因素,將全級部行政班分成若干單元組,每一個單元組內學生分成A、B、C三個層次教學班,層次間實行動態(tài)管理。不久,學校發(fā)現學生在分層次教學中的選擇是被動的,推動以選課制為本質、能給學生更多自主選擇學習機會的學分制管理應運而生。 與提前畢業(yè)的學生相對應,學分制改革還允許學習困難的學生可延遲畢業(yè),并可根據自身實際工學交替。 據市教育局職教教研室有關負責人介紹,為了給學分制改革提供保障,市教育局批準經濟職業(yè)學校為會考自主化改革試點學校,讓中職學生提前畢業(yè)成為現實。中等職業(yè)教育學分制改革先行一步為島城教育提供借鑒,去年進入課程改革視野的普通高中已經開始到經濟職業(yè)學校來“取經”了。(本報記者劉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