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釗原名李耆華。1913年東渡日本時,他依《方言》中的“釗,遠也,燕之北部曰釗”,改名為李大釗,以表明自己救國救民的遠大抱負。 瞿秋白原名瞿霜。因頭頂上有兩個發(fā)旋,其母給他取乳名為阿雙,上學(xué)時取名瞿霜。因“霜”乃秋天之物,且霜的潔白可比喻為高潔,又晉朝陸
機《文賦》中有“不懔懔以懷霜,老眇眇而臨云”之句,于是,他便改名為“秋白”。 劉少奇原名劉渭璜。1918年夏天,正在中學(xué)讀書的劉渭璜對同學(xué)張子珩說:“我要改名少奇,我感到應(yīng)當少小就立奇志,即使拋頭顱、灑熱血,也要為國家、民族的振興獻出自己的一切!睆拇耍拿麨閯⑸倨。
曾任八路軍副參謀長、中共中央秘書長等職的王若飛,原名王蔭生。他從小就崇拜岳飛,在讀了《木蘭辭》后,又有感于“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的佳句,遂改名為“若飛”。
曾任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三軍軍長的黃公略,原名黃漢魂。由于崇拜西漢時期張良的老師黃石公的謀略,于是,他改名為“公略”。
曾任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兼廣東省委書記、領(lǐng)導(dǎo)了廣州起義的張?zhí),原名張曾讓。參加革命后,他改名為張(zhí),其含意是立志把自己化為改造社會的“巨雷”?p> 彭真原名傅懋恭。在后來從事黨的地下工作中,他用過許多化名。1937年到延安后,傅懋恭改名為彭真。彭真曾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過:人生在世,要一輩子追求真理、服從真理。
鄧穎超原名鄧玉愛。鄧玉愛6歲時到天津,上小學(xué)后,改用學(xué)名鄧文淑,這一學(xué)名一直使用到她考入天津直隸第一女子師范學(xué)校。在女師上學(xué)時,因她聰明,教國文的白眉初老師給她改名“穎彬”,又叫“穎斌”,但鄧文淑不喜歡“斌”字,遂自己改名為“穎超”。鄧穎超這個名字的公開使用是在1922年夏,即她從北京重返天津,在馬千里任校長的達仁女校任教之后。
陳毅原名陳世俊,自號“仲弘”。后來,他感到取名字如果真要有點什么意義的話,那么,萬事成功都得有毅力,于是,就改名為陳毅。王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