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祥(1882—1948),安徽巢縣人,原名基善,字煥章。北洋軍閥時期,曾任陸軍第十六混成旅旅長,第十一師師長,陜西、河南督軍,陸軍檢閱使。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戰(zhàn)
爭中發(fā)動“北京政變”,將其所部改組為國民軍,任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后任國民軍聯軍總司令,參加北伐。1927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后因與蔣介石集團發(fā)生利害沖突,舉兵反蔣,先后爆發(fā)了蔣馮戰(zhàn)爭和中原大戰(zhàn)。    馮玉祥是著名的抗日愛國將領,是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的組建者。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他積極主張抗日,數次致電南京政府,反對蔣介石的對日消極和不抵抗政策。1933年初,日軍向塞外重鎮(zhèn)多倫進犯,察省危在旦夕。馮玉祥在一次民眾大會上表示:決不能等著當俘虜,更不能當逃兵,必須拿起槍來,實行抗戰(zhàn)。不久即著手組織武裝。他與中國共產黨合作,改編、整頓了察省的零散部隊、義勇軍,收編了一些有組織的部隊、義勇軍,并與方振武的抗日救國軍相會合,于1933年5月,在張家口正式組建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并任總司令。同盟軍在短時間內迅速發(fā)展至十余萬人?谷崭叱痹诓焓◇E然形成。馮玉祥首先對同盟軍進行抗日救亡的宣傳教育及鼓動工作;同時加強軍事訓練,積極籌補給養(yǎng)、改善裝備,將這支隊伍塑造成了士氣高昂、訓練有素的抗日有生力量。同盟軍組建后,馳騁察省,收復失地,在察東、康保、寶昌沽源、黃旗大營子等地先后力攻克復后,又乘勝追擊,向多倫推進。經過連續(xù)5晝夜的浴血奮戰(zhàn),察北軍事重鎮(zhèn)多倫,終于被同盟軍收復。察省失地全部光復。    察哈爾抗日同盟軍雖在蔣介石國民政府的鎮(zhèn)壓下被迫解散,但其抗日精神,激發(fā)了全國民眾的愛國熱情,推動了全國的抗日運動,其抗日業(yè)績永垂中華民族史冊。    1936年后,馮玉祥曾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第三、第六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1946年出國考察水利,在美國組織旅美中國和平民主同盟。1948年加入民革,任中央常委。同年響應中國共產黨的號召,回國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工作,途經黑海,因輪船失火遇難。(新華社北京8月3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