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19日電 虛假信息、垃圾郵件、強制下載……這些遭遇對經常上網的人來說一定是家常便飯。類似現象反映出的“網德缺失”,已成為時下網絡上最為人詬病的痼疾。最近,一項“網絡十大不文明行為”評選得到了網友們熱烈響應,“網德”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詞匯。
據《人民日報》報道,9月1日
至15日,中央文明辦秘書組、未成年人工作組,中宣部宣教局與中國精神文明網聯合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央視國際網、中青網及新浪網、搜狐網,開展了“網絡十大不文明行為征集與評選活動”,網友反響熱烈,短短5天即跟帖5000多條。9月8日始,主辦單位整理出22種不文明行為供網友投票,截至15日,有10萬多人次參與網上投票,評選出“網絡十大不文明行為”。
赫然在列的網絡不文明行為有:傳播謠言、散布虛假信息;制作、傳播網絡病毒,“黑客”惡意攻擊、騷擾;傳播垃圾郵件;論壇、聊天室侮辱、謾罵;網絡欺詐行為;網絡色情聊天;窺探、傳播他人隱私;盜用他人網絡賬號,假冒他人名義;強制廣告、強制下載、強制注冊;炒作色情、暴力、怪異等低俗內容。
中央文明辦秘書組組長孔令一說:“互聯網‘黃、假、坑、俗’等不道德現象大量出現,影響了網絡的正常秩序,放大了網絡的負面作用,網民對其深惡痛絕!睂W絡行為失范,他深表憂慮,“網絡已成為青少年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網上不文明行為對青少年的責任感、義務感、道德感的養(yǎng)成構成了極大威脅!
新浪網CEO兼總裁汪延認為,要凈化網絡空間,喚醒和培養(yǎng)網民的網絡道德意識,不能僅靠一兩家企業(yè),而必須借助行業(yè)自律和聯盟的力量。
目前,不打“擦邊球”、加強自律、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建“綠色網站”正成為網絡業(yè)界的自覺實踐。(完)
責任編輯 原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