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官煤勾結任重道遠 9月22日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國有企業(yè)負責人撤出在煤礦的投資”的最后期限。盡管目前尚無最終統(tǒng)計數字表明到底有多少人主動從煤礦撤出投資,但據有關人士估計,這個數字不會太大。截至9月21日下午4點,內蒙古不僅無一官員從煤礦撤資,而且有官員私下聲稱“寧不當官也不撤
股”。這一現象表明,打擊“官煤勾結”任重道遠。 官煤勾結、權錢交易,是我國礦難不止的根源之一。官員權力尋租,老板花錢買路,結成利益共同體,制造了無數的安全隱患,吞噬了眾多礦工的鮮活生命,每一次礦難事故都給一批家庭留下了幾代人難以愈合的傷痕。今年8月,中紀委等四部門發(fā)出了限期撤資令,各界人士拍手稱快,撤資令充分體現了中央整治腐敗、維護社會公平的決心。 不過,要徹底扭轉煤礦安全生產困局,僅僅指望“撤資令”還是不夠的:其一,官煤勾結、權錢交易,有著長期性、復雜性和頑固性,已經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發(fā)育,權力與資本、官員與不法礦主之間,已經通過巨額利潤建立起種種復雜的利益裙帶關系。正如內蒙古一位官員說的,入股辦礦,“錢來得比搶銀行都快”,其唯一代價就是動手簽個字。其二,一些腐敗分子將“法不責眾”看作是自己的“護身符”和“防彈衣”,認為這已成為普遍現象,違規(guī)違法也就不再是問題。其三,隨著監(jiān)察力度的加強,官煤勾結的形式日益隱蔽,以公務員身份直接投資入股辦礦的現象越來越少,有的官員是以權力入暗股,靠不成文的“干股”分紅;有的官員則是以家屬、親屬、朋友的名義間接入股,清查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922”大限過后,各地正對官煤勾結問題展開清查。我們必須看到,打擊官煤勾結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斗爭,決心必須十分堅定。從長遠來看,根治官煤勾結,不能滿足于關掉了幾個礦井、懲治了幾個貪官,而需要逐步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學嚴密的管理體制和制度,從嚴治亂,綜合治理。新華社記者王學江田剛(據新華社北京9月23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