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互聯(lián)網(wǎng)搜索頁面,輸入"天價家教"四個字,你會發(fā)現(xiàn)一長串與此有關的新聞網(wǎng)頁。萬元月薪尋"伯樂",十萬年薪請家教,培養(yǎng)孩子考上名牌甚至重獎百萬,一個個充滿誘惑的報價足以讓人產(chǎn)生躍躍欲試的沖動。本來,愿意花多少錢請什么人培養(yǎng)孩子,完全是個人行為,與人無尤。然而,當"教育"這一神圣而純潔的字眼涂滿了金
粉,變得金光閃閃的時候,卻不得不讓人產(chǎn)生深思:教育到底怎么了?在市場經(jīng)濟高歌猛進的今天,"天價家教"是與時俱進嗎?"天價家教"利乎弊乎?"天價家教"到底能培養(yǎng)出什么樣的孩子?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年薪10萬請家教",今年8月中旬,南昌某媒體上赫然刊登了這么一則天價家教廣告。三個孩子的爸爸李某,年齡還不到40歲,卻已積累資產(chǎn)數(shù)億元,在行業(yè)內(nèi)是一位舉足輕重的大款。商場上叱咤風云的李先生,對教育自家的三個孩子卻愛莫能助。他說,自己原先也請過好幾個家教,都被孩子氣跑了,三個孩子還會把保姆反鎖在家,自己跑出去玩,非常頑皮。孩子成績也不好,上學期期末考試,他們的成績都排在班上倒數(shù)之列。
讀書不多的李先生倒是特別重視教育。他自己白手起家,在商場打拼20多年,深知知識的重要,也嘗夠了沒有文化的苦頭。現(xiàn)在條件好了,開名車,住別墅,除了發(fā)展事業(yè),就想把子女培養(yǎng)成人,希望自己退休時有人能夠接班。李先生表示,自己對孩子也沒有過高的要求,不指望子女考什么名校,只要人正直能吃苦就行了,學習成績在班上有個中游水平就行了。希望能請能管得了孩子的老師調(diào)教調(diào)教,制訂一個培養(yǎng)孩子的五年計劃,什么時間達到什么目的,并把補救措施也列出來。李先生表示,錢不是問題,只要能把孩子培養(yǎng)好,花再多的錢也愿意。
無獨有偶,家住杭州的一位姓王的先生也做出了這么個"驚人之舉"。他表示愿意出年薪10萬元為兩個兒子聘請一名家教,甚至許諾如果能夠培養(yǎng)孩子上名牌大學,愿意付100萬元作為報酬。王先生自己有兩個兒子,一個15歲上初一,一個16歲上初二。他自己只有初中文化,做鋼材生意多年,生意上很少遇到難事,但是最怕到學校開家長會,因為孩子成績太差。近一年來,他先后聘請了20多位家教,孩子的成績還是上不去。無奈才出高價聘請好的家教,希望重賞之下能有勇夫。
在重慶,一個家教所門口貼出的牌子也為家教開出了不菲的價格。"誠聘中學骨干教師5名,語、數(shù)、外、理、化各一名。年薪人民幣9萬元。"年薪9萬元的確誘人,但對所聘教師的要求也不低:年齡要在30-40歲之間,本科以上學歷,中學一級教師以上的職稱,教過高三畢業(yè)班五屆以上,高考成績列同類學校前3名----據(jù)稱,高薪家教將只為四五個學生"開小灶"。
在武昌,一位華中科大繼續(xù)教育學院大一的學生也想在家教市場撈一桶金,他愿意招收一名學生,開價為月薪1.5萬元,限收一名學生。一般來說,家教行價是教小學生每小時10元,教中學生每小時15元。這為同學的"壯舉"在當?shù)匾鹆瞬恍〉恼饎樱M管還沒有家長愿意出此價錢,但他還在等待"伯樂"的出現(xiàn)。
據(jù)了解,為讓兒子3年后能考上名牌大學,溫州一富商竟愿出50萬元巨資招聘一位名師作家教,這可能是中國民間目前開出的最高的家教費。在北京、上海、廣州,不少城市也都不斷有人為了請家教愿意付出高昂的費用,這讓昔日平靜的家教市場不斷泛起陣陣漣漪。
"名師"+"名校"=孩子的"明天"?
"望子成龍"是天下父母的心愿,為了孩子的前途一擲千金,大多數(shù)父母都不會是為了產(chǎn)生轟動效應而做此舉動的,他們何嘗不是愛子心切!可憐天下父母心,從這一點上說,我們的確應該向這些家長們致敬。但在感嘆之余,人們對于"天價家教"這一新鮮事物倒是頗有微辭。
在采訪中,多數(shù)人不贊同家長花大錢為孩子家教這一做法。
"這簡直是被錢燒昏了頭腦",南昌市一位姓蔣的市民對這一做法極不贊同。他說,他自己有三個小孩,都是他含辛茹苦拉扯大的,大人吃什么,小孩就吃什么,從小到大他們別的孩子一樣讀書、玩!,F(xiàn)在,孩子們都考上了大學,都有了一份象樣的工作,也都成了家。雖然孩子們沒有轟轟烈烈的業(yè)績,可是他們都很懂事,繼承了蔣先生大多數(shù)優(yōu)點:吃苦、正直、為人真誠等等。蔣先生深有感觸地說:"教育孩子不是光用錢就能解決問題的,又不是買賣貨物,這些花天價請家教的人看來是經(jīng)商太久,把教育孩子和做生意混為一談了!"
一位高薪兼職和一份報酬并不豐厚的本職工作放在一起,對于那些處心積慮求得這份兼職的教師來說,注意力更側(cè)重于哪一方毋庸置疑。富商可以掏錢去購買優(yōu)質(zhì)的教育資源,但是不能以破壞他人享有的教育資源為前提;教師可以去為富商提供私人服務,但是不能以削弱為其他學生提供服務的職責來作為代價。目前,許多學校形成了一種家教怪圈,老師不好好備課、講課,卻千方百計鼓勵學生參加課外輔導和家教,校內(nèi)教育大打折扣,校外教育如火如荼,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憂慮。
"這是一種人為制造的新的不公平,對別的孩子和對自己的孩子是不公平的。"南昌市一位姓余的先生向記者表述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過度的優(yōu)越感是孩子成長的大敵,很容易讓沒有太多判斷能力的兒童形成驕縱、自我、攀比的心理,總是自以為高人一等,不能和別的孩子很好的融合在一起。這不是孩子的責任,而是家長的責任,人為地為孩子制造一種不公平,從小縱容其過度優(yōu)越感的形成,一份高薪家教可能帶來的是更加消極的后果。他比較贊同現(xiàn)在一些學校實行的校內(nèi)統(tǒng)一制服、上下課不讓父母開車接送之類的做法,讓孩子盡量在一個平等的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
余先生的觀點可以從南昌富商的例子中得到很好的印證。這位富商的愛人反映,他們的孩子特別任性,買雙名牌新鞋就一直穿,有再多鞋也不換,穿臟了也不洗,不想穿了就直接扔掉。孩子們不記得自己比別人多穿了多少名牌,多上了多少肯德基、麥當勞餐廳,而一看到別人有的東西自己沒有,就非吵著要到手不可,南昌的私立學校她都讀遍了。除了任性外,他們還爭強好勝,大女兒讀小學時,在南昌市某私立學校讀寄宿,有一次沒帶水果,她看到同寢室的女伴吃蘋果,就問對方要,對方只剩一個舍不得,她就提出花錢買,5元,不賣;10元,還是不賣,后來一直加價,終于以500元的代價買下了這個蘋果。
金錢容易埋沒理性,物欲容易喪失良知。從小生活優(yōu)越、物質(zhì)充裕,會讓孩子們失去對艱苦的感知能力,過分依賴別人,不知自我爭取,在困難面前毫無準備、束手無策。從兒童教育這一層面來講,用天價家教無法替代日常教育,在家長為孩子們提供名師、名校的同時,能否給孩子創(chuàng)造"明天",應當打上一個大大的疑問號。畢竟,教育除了獲知之外,還有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育人。
貴州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教師王曉祥說:"'天價家教'首先反應了一些人在財富上得到滿足后,希望在下一代人的身上找到更多自信的一種渴求心理,是對自己在文化知識方面不滿的一種表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和我國古代社會一些豪門商賈,想方設法聘請名師開家庭私塾,教育子女走科舉仕途之路有類似之處。其次,開出天價聘請教師把孩子的希望過多的放在了教師的身上,反而對孩子的成長不利。這些人可能這樣認為,高價聘請的老師單獨授課,肯定比在學校里學習的孩子學習到更多的知識,自己的孩子也應該學的更好。這無形中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負擔,可能影響孩子樹立自己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有二十多年教齡的南昌大學副教授許亞荃認為,家長為孩子請?zhí)靸r家教,實現(xiàn)的只是一種階段性的教育目標,說白一些,就是為了考上大學而開展的應試教育,這與當前實施的素質(zhì)教育是格格不入的。無論是再好的老師,只單獨跟一個老師學,學習的面也會比較窄,不利于博采眾長,蜜蜂采得百花才能釀成好蜜。從長遠教育的角度來說,天價家教所取得的效果也不會很好。他認為,家長應分清主次,把子女的教育擺到正確的位置上對待。全方位地考慮子女的實際情況和學習壓力,有效和合理地制訂相應的培養(yǎng)成才計劃,對癥下藥方能藥到病除,不是花幾個錢把孩子扔給老師就能培養(yǎng)出天才來的。
中國人向來鐘情于"灌輸式"的處事方法,"填鴨式"地教,"填鴨式"地學,在天價家教這一事件中,最無辜的人是孩子。到底需要不需要請家教,需要請一位什么樣的家教,在這些問題上只有孩子們才最有發(fā)言權(quán)。但是,從招聘廣告的擬定到最后家教人選的拍板,都是家長本人在一手操辦。他們的做法恰恰忽略了孩子自身的實際需求,是一種極端漠視孩子權(quán)利的做法,鞏怕也難以被孩子們所接受。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名師"都能夠帶出"高徒",如果離開了孩子的積極參與,縱使"名師"的本領再大,又能起到多少實際作用呢?當家長們一廂情愿地把自己的價值觀一股腦灌輸給自己的子女時,孩子們卻從小就沉浸在物質(zhì)得以濫用,權(quán)利遭受漠視的環(huán)境之中,他們又如何學會去尊重財富、尊重他人?他們又如何成為一個思想和精神健全的人?
我們的孩子需要什么樣的教育?
據(jù)一份資料統(tǒng)計,目前美國至少有110萬名兒童在家上學,而在10年前僅有36萬名。國家家庭教育研究所的瑞博士最近估計,在家上學兒童的數(shù)量遠比官方公布的還要多,在2003年可能就已達到了170萬到210萬,在家上學的兒童總數(shù)已占學齡兒童的2%。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公立學校教育質(zhì)量連年下降,導致一些家長對學校不信任。這些家長認為,與其讓孩子在學校所獲無幾,浪費時間精力,還不如親自對孩子進行教育。
我們并不提倡孩子們要在家里上學,但上述例子充分表明美國人對家庭教育的極端重視。
中國人常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真可謂是金玉良言!
我們不妨再舉南昌富商的例子。在這個家庭中,孩子們特別崇拜父親,可是這個"榜樣"卻給他們帶來不利因素。三個孩子認為,自己的父親沒有多少文化,照樣可以當大老板,自己學習成績不好,以后也一樣賺大錢。尤其讓這對夫婦頭痛的是,李某在外面應酬、喝酒、打牌,也成了孩子效仿的內(nèi)容。相反,李某的愛人在一段時間花了心血教導孩子們,她花大量的時間輔導三個孩子的學習,每天布置作業(yè),并督促他們完成。另外,從日常小事入手,教他們做家務,懂禮貌,生活節(jié)約,學會算賬。如此堅持了一年多,效果很好。
看來,家教是不能代替父母的愛心和責任的,把孩子和孩子的學習完全交給家教的家長是極端不負責任的。教育專家認為,關心孩子的學習,除了請家教,父母還可以做很多事,為他們的學習提供合適的物質(zhì)環(huán)境(安靜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照料好孩子的生活起居、保證孩子的營養(yǎng)、提醒孩子勞逸結(jié)合),營造愉快的精神環(huán)境(信任孩子的學習能力、多鼓勵少批評孩子等),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樹立愛學習的榜樣,多幫孩子分析學習成敗的原因,探索學習方法。與家教相比,家庭教育更加重要,一個和諧的家庭能使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而一個整天吵吵鬧鬧的家庭,必然使孩子的性格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扭曲,留下童年不可磨滅的陰影,這是日后無論花多少錢也彌補不了的缺憾,在我們身邊因為家庭問題而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例子難道還少嗎?
從事教育研究的哈爾濱理工大學張坤副教授認為,首先"天價家教"不等于"優(yōu)秀成績"。因為教育的主體是孩子,他們的成長有自身的獨特過程和規(guī)律,應該尊重孩子的個性,如果家長強行花高價聘來一個家教強迫其學習,不僅給孩子造成思想壓力,而且極容易使其產(chǎn)生逆反心理,姑且不"天價家教"是否必要、是否切合孩子的現(xiàn)狀,就光是這種突如其來社會輿論,對孩子而言也未必是福音,培養(yǎng)人不比流水線作業(yè),要知道一旦孩子接受了"天價家教"的教育,而成績又上升不大,在老師同學面前的壓力可想而知。
其次,教育子女要尊重規(guī)律。家長在為孩子創(chuàng)造出一個相對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的同時,不能忽略孩子的感受。最貴的就是最好的,這只是成年人的想法,對于孩子來說,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果家長只是在一廂情愿地把自己的價值觀灌輸給子女,而不從根源上了解和認識孩子,結(jié)果往往適得其反。
第三,家長要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引導;ǜ邇r聘老師極容易給孩子造成"金錢至上"的錯覺,使他們從小就沉浸在物質(zhì)得以濫用,權(quán)利遭受漠視的環(huán)境之中,他們又如何學會去尊重財富、尊重他人?
要知道重金或許可以請來名師,甚至可以換來名校,但是絕對買不來子女健康完善的人格。如果想讓自己的子女在未來能夠為社會所接受,首先就應該教育他們懂得去尊重每一個人的權(quán)利,而這第一步就
是家長應該率先懂得尊重孩子的選擇、尊重他人的權(quán)益。
用社會學的觀點來說,青少年時期的教育是一個人早期社會化的過程,這個過程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庭社會功能發(fā)揮是否正常以及父母行為導向是否得法。作為家長的父母,在孩子早期社會化的過程中,不能推卸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與義務,不能因為工作或其他原因而將孩子交給他人代為撫育和管教,因為早期社會化的成效如何,對個人一生的社會化歷程都將產(chǎn)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一些成年人即使在成家立業(yè)、功成名就之后,仍然有一些郁結(jié)在心底深處無法治愈的創(chuàng)傷或無法彌補的遺憾,很多就是來源于幼年或兒童時期家家庭的某些問題。
關于如何才能教育好孩子,我們在這里不想再作贅述,其中有太多大道理可談,三天三夜也探討不完。只是老舍先生教育后代的幾點體會讓筆者感觸良深,精心玩味,意味雋永,愿意推薦給讀者,以作結(jié)尾。內(nèi)容如下:
做木匠、瓦匠同樣有意義。老舍先生寫過一篇叫做《藝術(shù)與木匠》的文章,其中有這么一段:"我有三個小孩,除非他們自己愿意,而且極肯努力,做文藝寫家,我絕不鼓勵他們,因為我看他們做木匠、瓦匠或做寫家,是同樣有意義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別。"
不必非入大學不可。老舍先生在給妻子的一封信里談到對孩子們的希望時寫道:"我想,他們不必非入大學不可。我愿自己的兒女能以血汗掙飯吃,一個誠實的車夫或工人一定強于一個貪官污吏,你說是不是?"
兒童宜多玩耍。老舍先生特別珍視兒童的天真,認為這是天下最可貴的,萬萬不可扼殺。他主張兒童"宜多玩耍",最害怕看見"小大人"、"小老頭"和"少年老成"。
不以兒童為玩物老舍先生說:"摩登夫婦,教三四歲小孩識字,客來則表演一番,是以兒童為玩物,而忘了兒童的身心教育甚慢,不可助長也。"
像對待好朋友一樣對待孩子。老舍先生提倡待兒童必須有平等的態(tài)度,主張尊重兒童,像對待好朋友一樣。在這方面,他是身體力行的。他愛給兒童寫信,在信中常用幽默的話開玩笑,甚至悄悄地向兒童宣布自己的寫作計劃。(完)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