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馬路停車場“丟車”糾紛案
辦案法官提醒:停車場加強車輛監(jiān)管,停車人注重自我保護
這是一起在馬路停車場停車又“丟車”引發(fā)的糾紛案。通過訴訟尋求賠償?shù)耐\嚾肃嵞骋粚弰僭V、二審敗訴。
一審法院查明,
2003年10月16日上午9時許,鄭某將一輛白色貨車停放于某馬路停車場,并繳納了一天的看車費人民幣3元,當月23日,鄭某前去提車時,發(fā)現(xiàn)車輛丟失,遂向當?shù)嘏沙鏊鶊蟀,后將該停車場的主管部門和具體管理該停車場的某治保會訴至法院要求賠償。一審法院認為:鄭某在該停車場停車時,管理該停車場的某治保會向其出具了蓋有我市某主管部門收款專用章的收據(jù),可確定鄭某與該主管部門形成了保管合同關系,在保管期間車輛丟失,該主管部門應依法承擔賠償責任。雙方對保管期限及保管費的支付期限沒有明確約定,雖然鄭某只交了一天的看車費,但根據(jù)《合同法》的規(guī)定及日常生活中的交易習慣,對保管期限及保管費的支付期限沒有明確的約定,寄存人可隨時領取保管物,寄存人應當在領取保管物的同時支付保管費。某治保會及某主管部門辯稱在鄭某停車時已向其講清交一天費看一天車,但對此辯解沒有提供證據(jù),一審法院不予采信。根據(jù)鄭某提供的證據(jù),可以證明其丟失的車輛與其提供的購車發(fā)票(發(fā)票載明購車價格為37280元)及繳稅單據(jù)(收據(jù)載明計稅價格3300元)的車輛系同一車輛,某主管部門對鄭某要求賠償?shù)臄?shù)額沒有異議。據(jù)此,一審法院依照《合同法》有關規(guī)定,判決某主管部門賠償鄭某購車損失人民幣37280元及稅金3300元。法院同時駁回鄭某對某治保會的訴訟請求。
一審法院對此案宣判后,某主管部門不服判決,向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稱:該主管部門作為本案的被告主體錯誤;鄭某的車輛是否丟失至今未果,原審認定車輛丟失的事實沒有依據(jù)。
市中院就此案爭議的焦點認為,一是,鄭某以某主管部門作為本案被告提出訴訟,并無不當。因為某停車場向鄭某出具了蓋有某主管部門收款專用章的收據(jù),某主管部門抗辯其系對停車場起監(jiān)督作用的理由不能成立。二是,某主管部門與鄭某之間沒有構成保管合同關系。因為,根據(jù)法院查明的事實,該停車場是非封閉的場所、系在馬路邊設立的開放性停車場,車主在停車場停車后、取車時不需要取車憑證。鄭某將車輛停放于此,與停車場之間沒有明確約定停車場承擔保管義務,其車輛的實際控制權并未轉移至停車場,應認定停車場、某主管部門與鄭某之間構成場地租賃合同關系、而非保管合同關系。三是,鄭某并無證據(jù)證明在場地租賃關系中,該停車場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其對某主管部門及某治保會的訴訟請求應予駁回。市中院遂對此案予以改判:撤銷一審法院對此案的民事判決;駁回鄭某對某主管部門、某治保會的訴訟請求。本報記者
相關鏈接:關于“停車糾紛案”的提醒
結合有關“停車糾紛案”的辦案實踐,市中院有關辦案法官對停車場管理方和停車人作出以下具體提醒:作為停車場管理方,應切實負起責任,加強對車輛的監(jiān)管,規(guī)范車輛存放和領取程序及有關憑證。因曾有停車管理方因明顯失職或看車收據(jù)體現(xiàn)出“保管合同”關系等情形,而被法院依法判決賠償停車人的損失。作為停車人,最好選擇管理規(guī)范、較能保障車輛安全的停車場,而且要索要正規(guī)的、寫明收費性質的停車單據(jù),一旦發(fā)現(xiàn)車輛在停車場受損或遺失等狀況,要立即收集有關證據(jù)并報警,以盡可能地維護自身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