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主體】不久前媒體報道,山西某地的煤老板買車時相互攀比,先后購進一批150萬元一輛的美國悍馬車。據山西一家汽車貿易公司調查,目前山西私人擁有賓利、奔馳、悍馬、勞斯萊斯、寶馬等典型豪華車的數量已突破1000輛。暴富后的一些煤老板,買車心態(tài)是“你買啥車,我也買啥車”,在買房等方面,也
都相互比闊,一個人買什么,其他人也一擁而上跟進甚至超越。 無獨有偶。有媒體報道,不久前,有人在上海金茂大廈,舉行了一場耗資高達100多萬元的豪華婚禮,所有墻面用閃光片鋪設,還有一面特制的水晶墻。 這不禁讓人想起晉代“石崇斗富”的故事。古代的石崇和當代某些一擲千金的富豪,其實都陷入一個怪圈,即存在著以炫耀財富追求自我滿足的心態(tài)。高檔商品,在他們的意識中,已成為一種象征著財富、地位和身份的符號。 他們的斗富行為,對社會風尚起到了不好的導向作用。這種炫耀性消費,一方面讓人追求及時行樂、醉生夢死,產生頹廢消極的人生觀;另一方面,浪費了稀缺寶貴的資源。最可怕的是,它還可能是催生違法犯罪的“酵母”。 也許有人會說,消費是生產發(fā)展的原動力,不鼓勵消費,生產怎能發(fā)展?況且,任何人都有消費的自由選擇權。這些都沒有錯。但是,在一個理性社會里,消費不僅僅是一個人如何花錢的問題,而是如何合理使用資源的問題。消費必須以滿足人的合理需求為界,不能消費過度;必須以自然資源的承受能力為界,不能竭澤而漁,即使你有足夠的財力,也不能暴殄天物。而“斗富”行為浪費了資源,實際上是對社會其他成員、對子孫后代資源使用權的一種變相剝奪。 古人說“儉以養(yǎng)德”,理性節(jié)約,是一種科學生活方式。只有人人都樹立健康文明、節(jié)約資源的觀念,那種講排場、比闊氣、相互攀比的消費方式和觀念,才會漸漸失去市場。據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