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經常在電腦上寫作、寫材料或聊天,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現(xiàn)象:以前用手寫字很少會忘字,可現(xiàn)在用電腦鍵盤錄入,熟悉的字在電腦字庫里一眼能認出來,字和詞組飛快地“降落”在電腦屏幕上,而提筆在紙上寫時,許多字卻印象模糊,以至寫不出來。
記者通過網絡聊天及電話采訪等方式,從百余網友中證實:這
一現(xiàn)象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大有蔓延之勢。
北京市燕山辦事處辦公室楊葉輝科長對記者說,因為工作需要,他經常使用拼音輸入法在電腦上寫材料,偶爾用筆在紙上寫時,很多原本熟悉的字竟變得模糊起來,寫不完整,只得到電腦中查看或翻閱字典。這一現(xiàn)象讓他有些恐慌。經過思考,他覺得使用拼音輸入法的人一旦對電腦產生很強的依賴性,就會對字從“會寫”退化到“只能辨認”。
這是一種簡單的“健忘”現(xiàn)象嗎?一些編輯、作家、語言專家的答案是否定的。
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顏煉軍告訴記者,他也遇到了這種情況,也不解和恐慌過。為了消除這種現(xiàn)象,最近他正在編譯20余萬字的書,全部采用手寫,然后再鍵盤錄入。他認為,用拼音輸入法的人是從拼音入手的,而手寫的人是從部首入手的,這樣,人對字的認知方式就發(fā)生了轉變,對形的認知能力漸漸退化,每次使用鍵盤錄入時,首先印入使用者腦海的是音,久而久之,就產生了“忘字”現(xiàn)象。除了忘字外,字寫起來也難看了。
用五筆輸入法是否也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呢?
《寧夏人大》雜志編輯部的楊坤告訴記者,他用手寫有十五年,用五筆輸入法五年,拆字成為習慣后,有些字在手寫時竟寫不出來,或寫成了“殘字”。他分析認為,五筆輸入法雖然是從字的結構入手,但五筆的拆字方法常常改變以往手寫的筆畫順序,也會造成“忘字”后果。
詩人西渡告訴記者,電子書寫時代來臨,意味著新的書寫方式使手寫方法漸漸成為遠去的藝術,它使寫作成為名副其實的碼字工作,大部分寫字都集中到屏幕上,手稿漸漸成為舊時作家留下的神話。最重要的是,電腦程序和人的思維一道介入到寫作的過程中。這種書寫方式的變革將漸漸影響和改變人類與文字的關系,改變我們的閱讀和寫作習慣。
評論家、小說家、中央民族大學副教授敬文東認為,電腦書寫給人們帶來了很多方便,但也存在明顯的弊端。令他擔憂的是,在電腦哺育下長大的一代會不會有更嚴重的書寫問題?他希望語言文字學家在這些方面做一些調查研究。
銀川市田家炳中學高三學生劉麗容承認自己有過這種感受,她說自己的打字速度飛快,幾乎在不到一秒的時間內就能判斷字的對錯,然而手寫作業(yè)時常會對有些字模模糊糊。
北京大學教授、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咨詢委員會委員陸儉明電話中告訴記者,這種現(xiàn)象是存在的,外國也存在,可能中國還沒有達到非常嚴重的程度。目前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在這方面的研究是空白,非常有必要作為一項課題及時研究。對電腦哺育下的孩子,非常有必要加強書面教學,小學和初中學生絕對不能遞交電子版作業(yè),即使用電腦書寫出來,也最好用筆再抄一遍,這樣將來才有可能使孩子接受更高更全面的教育。
本報記者 馬欽麟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