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記者拍照,李天明老人一個勁地躲閃 |    昨日,記者通過海倫路街道辦事處了解到,該街道的一名72歲老人,自己動手織了上千件毛衣,全部無償送給福利院兒童和災區(qū)兒童
,但老人不愿意接受采訪,以前有許多記者都吃了閉門羹。    只準聊天不準記錄    記者來到海達社區(qū)的李天明老人家時,聽說是記者采訪,老人一開口就告訴記者:我只是做了一點點事情,千萬別宣傳我。經(jīng)不住記者軟磨硬泡,老人答應說說自己織毛衣送孤兒的事,但有一個條件:不準拿筆記錄,只能“隨便聊聊”。    廢機器織出新毛衣    “這機器沒花錢。”李老漢說,他以前是在紡織研究所工作,跟各種紡織機打了三四十年交道。12年前他退休了后,從一家毛紡廠要了一些廢棄零件,自己組裝起一臺毛衣編織機。開始只是想搞點機織毛衣花紋的實驗,織了幾件小毛衣當實驗品。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和社區(qū)居民去孤兒院慰問,把這幾件毛衣送給孤兒們,看到孩子們高興得直跳,老人回家后就開始買來毛線給孩子們織毛衣,一織就是12年。12年來,他共織了1000多件,粗略算了一下,他自己光買的毛線就有1噸多,這些毛衣,現(xiàn)在全穿在了福利院兒童和災區(qū)兒童的身上。    買毛線遇難題    李老漢告訴記者,由于自己暈車,買毛線的工作全部都是妻子承擔的,她每月兩次到李村集買毛線,為了讓孩子們穿得漂亮,他總讓老伴買些顏色鮮艷的毛線!翱涩F(xiàn)在人們生活好了,沒有人織毛衣了,賣毛線的也少了!崩罾蠞h說,現(xiàn)在老伴去李村集很少能買到合適的毛線,為此,老伴就乘車去即墨批發(fā)市場買!爸灰疫能動,我會一直織下去的。”李老漢說。記者趙健鵬攝影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