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獲悉,一般在1月份的金融工作會議開完才確定的銀行審計工作,現(xiàn)在已經列出了審計名單。國家審計署2006年將對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和招商銀行的部分分支機構進行審計。
審計署此前對銀行的審計基本保持1年1家的頻率,但明年猛增至3家,并且審計的
目標對準了已經在香港、內地上市的交行和招行以及正在籌劃明年上市的中國銀行。審計署的動作讓人自然而然地與一段時間以來圍繞“銀行賤賣展開的爭論聯(lián)系起來。
“自家人”否認賤賣
實際上,自交行6月份上市以來,“賤賣的質疑就逐漸顯現(xiàn),而隨著建行上市步伐的推進,“賤賣的爭論更是愈演愈烈。一家媒體10月25日刊登了余云輝和駱德明的文章《誰將掌控中國的金融?》,此外有雜志也刊登了一篇題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金融版圖告急》的報道。擔任德邦證券有限公司總裁的余云輝認為,國內金融企業(yè)在“像甩賣溫州鞋子一樣競相甩賣金融股權,“這將會帶給中國金融業(yè)災難性的后果。兩篇文章認為,國有銀行股權被賤賣了,銀行業(yè)大規(guī)模引進外資將威脅到中國的金融安全。
針對銀行“賤賣的說法,國有商業(yè)銀行和金融監(jiān)管部門的負責人紛紛在不同場合表態(tài)予以否認。
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公開場合“憶苦思甜:2002年下半年的時候,國際上所有知名的報刊雜志認為中國的銀行體系是“定時炸彈,在今后的幾年中炸彈可能爆炸產生金融危機,嚴重阻礙中國經濟發(fā)展,當時即便中國的大銀行邀請外國投資者,估計也“沒人敢來。因此,對于“賤賣論周小川側面提醒:現(xiàn)在情況好轉,也“不要太沾沾自喜。
建行董事長郭樹清的回答比較直接,他表示:我們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中國現(xiàn)有的銀行既不是金山也不是廢墟。如果不真正從機制上脫胎換骨,那么國內許多銀行所具有的價值不僅不能夠為正值,反之可能為負值。
中行董事長肖鋼相對溫和,他說,半年前大家都擔心國有商業(yè)銀行找不到“好婆家、賣不出好價,可最近首家銀行上市時香港公開認購超過40倍、國際機構超購9倍,而此前出售給境外戰(zhàn)略投資者的價格又明顯低于公開發(fā)行價,由此一些人士反過來擔心國有銀行被“賤賣。肖鋼認為,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全面、客觀認識國有商業(yè)銀行的現(xiàn)狀,事實上,我國國有商業(yè)銀行與國際先進銀行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國有商業(yè)銀行的改革將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
不同于銀行從業(yè)者的含蓄,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在表達自己對“賤賣論的看法時頗為激烈———“我沒有看出能說明賤賣的理由,“我們要看看,鼓噪國有銀行賤賣的是些什么人?周小川在發(fā)表上面的講話時也提到了“我注意到在最近這段時間里外國有些戰(zhàn)略投資者、財務投資者對中國金融市場的一些看法和考慮。
這種把爭論兩派的身份拉出來質疑的做法同樣也引起了相當?shù)馁|疑。有評論認為,這種以毒攻毒的論調,似乎也不幸步了“情緒化的后塵,這些“自家人的回應,憑什么值得我們信賴乃至信仰呢?更有人提醒:當我們提著腦袋注資、贖買、大規(guī)模向外資出售股權的時候,能不能換回中國國有銀行快步搭上市場化列車的“通行證呢?鼓噪“銀行賤賣論者的憂心,真的就是百無聊賴、空穴來風?
“賤賣論”并非虛言
的確,針對“非賤賣的觀點中“境外資本是為追求利潤而來的,但同時也要承擔風險的論調,就有經濟學家提出不同看法:外資入股國有商業(yè)銀行,實際上就是看好中國的經濟、市場和投資環(huán)境,看好中國銀行業(yè)的發(fā)展?jié)摿,國有商業(yè)銀行說白了是以中國國家的信用作保障,所以風險之說很難令人信服。
另外,國有商業(yè)銀行現(xiàn)在還必須回答一個問題:為什么只向國外戰(zhàn)略投資者開放?很明顯,幾大國有銀行在引進戰(zhàn)略投資者時全部眼睛向外,說明引進者的理念趨同,即國外銀行或者投資機構才能帶給我國銀行先進的理念與盈利模式。有評論認為,如果引進國外戰(zhàn)略投資者的作用為經濟邏輯和事實所證實,那么,給國有銀行引進投資者預設門檻這一不公平就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反之,這一不公平就成為絕對的不公平,不僅使銀行在國際市場競價時處于不利地位,還剝奪了內資的金融市場參與權。
更有人拿出民生銀行進行比較。民生銀行當初預定在港上市時IPO價格在5.28-5.83港元的高位上,而作為國內銀行海外上市第一股的交行其偏低的IPO定價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民生的定價。交行的IPO定價區(qū)間為1.95-2.55港元,如果以交行的定價標準來推算,民生IPO價格應在3.4元-4.2元之間。而這個價格讓民生及其原有股東難以接受,民生的主要股東都是民營企業(yè),這些股東們很看好民生的發(fā)展前景,并且每年都從民生拿到豐厚的紅利股東代表在董事會的15個席位中占有7席。
博弈的結果最終讓民生銀行寧愿推遲赴港上市計劃,也不愿意放棄自己堅守的定價。因此比較而言,有經濟學家就對于國有商業(yè)銀行的定價標準提出質疑,民營銀行可以股東決定,國有商業(yè)銀行的貴賤到底誰來判定?
審計署能給定論?
在這場辯論之中,有人指出,力推股改的當事者和身在國有銀行之中的管理者的聲音很響,而諸如國家審計署以及一些權威、中立的咨詢評估機構,卻很少輪到發(fā)言。
對此,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在公開場合指出,金融領域案件多,涉案金額大,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內部風險控制不當,但還有相當部分則是由于內外勾結導致銀行業(yè)的國有資產流失。針對目前引起廣泛關注的“國有銀行賤賣問題,審計署非常關注此事,但究竟是否賤賣,要通過下一步的審計才能得出結論,屆時他會給大家一個答案。
但也有中國審計學會有關人士認為,目前金融監(jiān)管框架是一行三會,而一行三會和他們監(jiān)管的國有金融機構都列入了審計署的審計范圍,但是一行三會本身和審計署就是平級單位,而且彼此還存在職責不清、監(jiān)督重復等問題,國家審計署的金融審計將是知易行難。本報記者
傅春榮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