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在太古年代,有一個名字叫作“年”的怪獸。它頭上有角,長的比駱駝還大,跑起來比風還快,叫起來如獅喉。因為它經(jīng)常傷害人畜,天神就把它鎖在了深山里,一年只準許它在臘月三十日晚上出山一次。可它只要一出來,就跑到村莊里挨家挨戶地吃人。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年”怕火光、怕紅色、怕響動,于是
便在年三十晚上點火炬、放鞭炮、敲鑼打鼓。“年”一看到火光、聽到響聲,就趕緊跑開了。接著,人們又相互拜賀這個勝利:“‘年’跑了,過‘年’了,我們又可以過平平安安的日子了!” 這個故事很有趣,但也留給了我們太多的疑問。既然天神知道“年”一出來就會為非作歹,可為什么還要每年都放它一天的“假”呢?即便放了假,為什么不派兩個警察跟著監(jiān)視它?還有,為什么大家不齊心協(xié)力捉住“年”呢?它個兒再大,跑得再快,但架不住我們?nèi)硕嘌剑恳宦犝f“年”進了哪個村子,就立即發(fā)動周圍各村,形成一個里三層外三層的包圍圈,看它還往哪里逃。趕“年”是治標,捉“年”才是治本。看來古人的確沒有我們現(xiàn)代人聰明。 相比之下,我倒愿意相信另一種傳說!澳辍奔垂任锍墒斓囊馑。《谷梁傳》中說:“五谷成熟為大有年!痹诩坠俏闹,“年”字就像一棵果樹,枝繁葉茂,上面結(jié)滿了果實,表現(xiàn)的是果樹豐收的形象。金文中的“年”,則像一枝很大的谷穗,而且已經(jīng)飽滿成熟。由此可見,當初創(chuàng)造“年”字的本意,就是代表著喜慶和豐收。 詞典上說,“年”就是時間單位。公歷以365-366日為一年,農(nóng)歷以354-355日為一年。有了“年”,什么都好計算。年齡、年度、年限、年成、少年、青年、壯年、老年、年高望重,年富力強。有了“年”,便有了春夏秋冬!叭粘鋈章淙倭芏鴱褪紡念^來。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在我們現(xiàn)代人的心目中,“年”是一次收獲,又是一次播種;是一次結(jié)束,又是一次開始;是一種減少,又是一種增加;是一種快樂,又是一種希望。舉起美酒,和“年”碰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