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理科冠軍周小天(右)
成都文科冠軍被香港中文大學50萬港元全額獎學金“預訂”,四川理科冠軍受到香港兩高校邀請。
“選擇的過程是很痛苦
的,北大是媛媛從小的夢想,但媛媛希望能夠接觸一下西式的教育,最終第一志愿還是填了香港中文大學!弊蛉,今年成都文科冠軍代媛媛的母親告訴記者,代媛媛已經被香港中文大學以50萬港幣全額獎學金“預訂”。
今年四川理科冠軍周小天也接到了香港兩所高校的邀請函,兩所高校均承諾給予全額獎學金。省文科冠軍陳璇卿因被北大提前以“簽約”方式“保護”,得以避免了港校的“逼搶”。
截至昨日,來川招生的8所香港高校中,已有4所大學完成或即將完成錄取程序。內地高考冠軍“轉投”香港高校愈演愈烈的現(xiàn)象被形象地比喻為“狼來了”。
最新戰(zhàn)況
港校漲價“逼搶”四川冠軍
四川理科冠軍周小天在高考之前,已經確定被保送到清華大學。隨后在參加香港科技大學的考試中,她也成功通過,并被許以半額獎學金。這對當時的周小天來說,已經是很不錯的“戰(zhàn)績”。當她獲得高考冠軍后,情況即發(fā)生突變:清華大學決定獎勵她1萬元的入學獎,香港大學則開出了58萬港幣的“天價”獎學金,而之前許諾給周小天25萬港幣的香港科技大學,也馬上翻倍,開出了50萬港幣的全額獎學金。而且兩所香港高校都承諾專業(yè)隨便選。北上還是南下?這讓剛剛經歷了高考的周小天有些不知所措。她向記者坦言:很猶豫,尚未作出最終決定。
同樣的選校矛盾也出現(xiàn)在今年成都文科冠軍代媛媛身上。據代媛媛母親介紹,北大是媛媛從小的夢想。是追逐自己的夢想去北大呢,還是開拓新的視野選擇香港中文大學,這一選擇的過程是非常痛苦的。最后,在老師、家長、同學的支持和鼓勵下,媛媛最終填報了香港中文大學。
新鮮說法 一場“極高分”考生的游戲?
隨著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的調檔線出爐,一種新鮮的說法又出現(xiàn)了:香港院校的內地“搶狀元”,不過是一場“極高分”考生以考分換取獎學金的數字游戲而已。
去年,香港中文大學曾以“高得離譜”的文科613分(當年省控線570分)的高分位列文科調檔線第六名,而今年文、理科都“踩線”調檔。香港城市大學今年以609分的調檔線進入理科20強,文科調檔線超出省控線21分,達到了571分。但比之于清華大學的理科668分和北京大學的文科630分,兩校的調檔線還是“小巫見大巫”。
省招辦公布數據顯示,盡管實際招生數有所下降,但北京大學理科調檔分數從2003—2005年連年遞增,清華大學則一直穩(wěn)居“調檔線”首位。今年,兩所學校仍以難以超越的調檔分,穩(wěn)坐“一流”高校的寶座。從上海反饋的消息說,今年北大、清華、復旦等高校在上海都招收到多名580分以上的理科高分學生,而香港大學招收文科和理科最高分分別為572分和578分。
民意調查 “金錢”制約“新鮮感”
昨日下午,記者就“如果可以選擇,你愿意去香港上大學還是愿意去北大、清華讀書”這一問題,詢問了50名成都市民。結果顯示,26名受訪者選擇去北大或者清華讀書,15名受訪者表示愿意去香港讀大學,還有9名受訪者則希望在內地讀兩年,再到香港讀兩年。
國內某知名網站日前也進行了一場民意調查,六成以上的人出于好奇愿意去香港院校就讀,但前提是要有獎學金支持。
在兩種觀點的交鋒中,“新鮮感”是選擇港校的動力,而“金錢”則是制約這種選擇的關鍵。據了解,香港中文大學本科每學年的學費為8萬港元,香港大學為7萬港元,相當于內地重點大學的10倍左右。讀完香港大學總共需要40多萬港元,這對普通工薪家庭來說無異于“天價”。
連線香港去年冠軍:選擇最適合的
昨日凌晨本報通過MSN的方式采訪到了2005年成都理科冠軍、目前就讀于香港科技大學物理專業(yè)的毛潤思。他以自身經驗提醒學弟學妹們,一定要從自身條件出發(fā),不跟風,不偏聽偏信,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高校。
對于當時“拋棄”北大,選擇港科大,毛潤思坦言自己是“圖新鮮”,尋挑戰(zhàn)。他說:“當時香港給我感覺不會有太繁重的學業(yè)方面的壓力,今后出路也更廣,比如出國深造,就不會像在清華北大那樣面對太殘酷的競爭,并且更喜歡這邊的氛圍。還有就是想挑戰(zhàn)一下自我,而且拿到了全額獎學金。”
對于今年在內地出現(xiàn)的“香港高校熱”現(xiàn)象,毛潤思認為,最主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計劃,不要隨波逐流。要冷靜思考自己是否適合香港的環(huán)境,能否獨自作出種種選擇和面對壓力,家里的經濟承受能力如何。還有就是不要以為來香港高校什么都是好的,各個學校都有其優(yōu)勢和劣勢。如果以后想出國,最好仔細看一下該校的出國交流計劃。
見習記者鄭鈺飛記者謝夢
新聞分析 “港校熱”帶來了什么?
由香港高校在內地招生引發(fā)的生源之爭,眼下已波及在上海舉辦的“第三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圍繞著港!皟鹊仄狻薄敖逃蚧钡仍掝},中外大學校長們展開了熱烈討論。
內地高校需多練內功
復旦大學副校長蔡達峰指出,相比海外高校,內地高等教育在軟硬件、文化、體制等方面均存在不足。教育全球化,有可能導致內地人才流失。隨著教育全球化影響加深,學生的本土意識將難免受到沖擊。
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印杰分析說,通過港校升溫,我們應該反思內地高校現(xiàn)行單一的人才選拔、人才培養(yǎng)模式,與其害怕?lián)寠Z優(yōu)質生源,不如多練內功,使自身水平在競爭中上升,否則整體水平不提高,關起門來保護自己,沒有出路。
國際競爭受益是學生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鄙虾=煌ù髮W教授熊丙奇對記者說,港校升溫以及海外高校招生熱,無疑將產生“鯰魚效應”———更多優(yōu)質高校參與招生競爭,受益的是學生。
據分析,“港校熱”帶來的第一重“鯰魚效應”是,增強名校的競爭意識,反思內地高校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深化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第二重“鯰魚效應”是,引入優(yōu)質教育資源,考生在“一考定終身”中多了一個全新的選擇,香港高校在內地招生,為長期受人詬病的內地高考制度注入活力;此外,海外高校先進的教學、管理、人才培養(yǎng)經驗,也很值得內地高校借鑒。據新華社
新聞鏈接 香港中大連奪四省區(qū)高考冠軍
香港中文大學今年在內地招生剛展開,便取得驕人成績,至今雖只完成7個省區(qū)的錄取工作,但已招收了四名分別來自廣東、廣西、江西和山東的高考女冠軍。
香港中文大學去年首度加入“全國普通高校統(tǒng)一招生計劃”,網羅全國尖子。該校今年計劃在內地招生250名,招生范圍擴至20個省市區(qū)。
(見習記者鄭鈺飛記者謝夢)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