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電視臺《今日》欄目記者 徐婧
????青島新聞網(wǎng)3月6日訊? 昨天在市婦聯(lián)辦公室見到徐婧時,她正為在“三八婦女節(jié)”表彰大會上做典型報告而熟悉講稿?!袄蠋?,讓我夸別人還行,這么夸自己真有難度。”徐婧說?!拔伊私饽愕母惺埽@些事情是你確確實實做過的,你要有自信把它完美地表達出來,感染大家。”指導老師耐心地開導她。
????徐婧是個謙虛的人,還沒見面之前,她就多次發(fā)短信給記者:與其他獲獎者 相比,我真不值得大家關注,我只做了我應該做的,那些長輩和同事們更值得我學習。
????她就是徐婧,青島電視臺《今日60分》和《今晚》欄目的記者,本次青島市三八紅旗手標兵候選人之一。
????與低調(diào)的作人風格相反,徐婧的做事風格卻很“高調(diào)”。從業(yè)五年來,每次重大事件的發(fā)生,她都會第一時間出現(xiàn)在現(xiàn)場。2005年8月,臺風“麥莎”席卷島城,她連續(xù)奮戰(zhàn)在采訪第一線,在沒膝的雨水里一站就是五六個小時,渾身凍得直打哆嗦也還是堅持;為了做好民生新聞,她曾連續(xù)多日深入病房采訪,奔波于社區(qū)、農(nóng)村、困難家庭,通過鏡頭和話筒為他們呼吁,并常常在采訪時偷偷給他們留下一、二百元錢,盡自己的力量幫他們一把。五年來,她先后采發(fā)了《尋找“微塵”》、《2008,誰感動了我們》、《啤酒節(jié),沸騰吧》、改革開放30年等大量重大題材的報道。
????但與這些報道相比,最讓她永生難忘、備受震撼卻又無比自豪的,卻是去四川災區(qū)采訪報道的那段日子。
????為去災區(qū)多次“請戰(zhàn)”
????2008年5月12日,這是個全中國人民永遠無法忘記的日子。四川汶川大地震發(fā)生時,正在北京采訪殘奧會前期籌備工作的徐婧立即從北京趕回青島?;氐诫娨暸_的第一件事,她就向領導遞交了“請戰(zhàn)書”。
??? “在那樣的時刻,作為一名記者,如果沒有沖向災區(qū)第一線的沖動是無法被原諒的?!毙戽赫f,當時臺里多數(shù)記者都交了“請戰(zhàn)書”。但領導給她的回復是:“你先回去吧,女記者去災區(qū)有諸多不便,我們準備派名男記者去?!钡戽翰环诙?,她接著交“請戰(zhàn)書”,并請求道:“在新聞面前,沒有男女之分。遇到重大事件,我們也一樣能夠沖上去。”但還是被“哄”了回來。第三天,她接著又交上了“請戰(zhàn)書”,直到最后領導同意。
????“促使你一次一次走進領導辦公室的動力是什么?”記者問。
????“是一種使命感吧,我覺得我是一名記者,在那樣的時刻,我一定要在那里,如果不能去,我無法原諒自己。”徐婧回答。
????“我能理解你當時的心情,同為女性記者,地震時,我也曾經(jīng)被領導以同樣理由拒絕過三次,最終選擇了放棄,你是怎么在第四次說服領導的?”記者又問。
????“哭?!毙戽赫f完不好意思地笑笑?!拔艺媸翘肴チ?,每天晚上都在琢磨,明天我該怎么說服領導,我怎么才能去災區(qū)第一線,用我的聲音告訴大家,那里發(fā)生了什么。可能當時想去的愿望太迫切,我都不知道自己怎么說,就急哭了?!?/p>
????最終,臺里領導被徐婧的能力、誠心和堅持說服,她和同事們踏上了奔往災區(qū)的征途。
????險象環(huán)生中“搶”報道
????徐婧在災區(qū)報道匯報中這樣寫道:那是一段讓我終生難忘、備受震撼的日子。她讓我對于生與死、苦與甜、愛與責任一下子有了切膚的感受。
????震后的四川條件惡劣,險象環(huán)生,不斷襲來的余震、轟然垮塌的山體,時刻威脅著徐婧和她的另一位同事的報道。數(shù)不清多少次,直徑超過2米的巨石紛紛從車邊擦過。伴著余震寫稿子,對徐婧來說更是家常便飯。為了追蹤采訪“青島120救援隊”的情況,他們經(jīng)常采訪到半夜。餓了就在車上啃幾口面包,渴了就喝幾口礦泉水。那段日子,面包、水、防蚊蟲叮咬的藥膏和防治高溫頭暈的藿香正氣水等幾樣東西,支撐著她和同事在極端惡劣的環(huán)境里進行采訪工作。
????有一次,徐婧和另一同事在平武120救援隊駐地采訪完,已經(jīng)快11點了,住在哪里成了問題,由于帳篷十分緊張,如果他們住帳篷就會影響其他救援隊員的休息,于是她就和同事在救護車里將就了一晚上。救護車里沒有床,她倆就用兩把椅子拼成了一張簡易床躺在救護車里,當時平武地區(qū)的溫度已經(jīng)驟然升到36攝氏度,開窗就會遭受蚊蟲的包圍和叮咬,關上窗則要忍受燥熱的煎熬。而且,那輛車一直用來運送傷病員,由于醫(yī)療條件有限,并沒有進行嚴格的消毒,車里到處彌漫著難聞的氣味??謶?、饑餓、困頓,一齊涌上心頭,那一夜徐婧久久未能入眠……
????就憑著一股不服輸?shù)膭蓬^和對新聞的責任心,在災區(qū)的十幾天,她和同事采制了《120救援隊——生命的守護神》等近20多篇報道,在第一時間向全市人民傳遞了四川災區(qū)的最新情況。
????從災區(qū)回來后,有朋友問她,你在那種艱苦的情況下哭過嗎?她笑著說,沒有,真的沒有,和同事們在一起,反而有種共同戰(zhàn)斗的自豪感。
????學會與采訪對象“心靈碰撞”
????在災區(qū)采訪的十幾天,對徐婧來說,是一場心靈的洗禮。她說,從未像那次那樣感受到,我們?nèi)袊嗣駡F結的力量,還有人與人之間的溫暖。
????有次采訪后,她和同事去看了120隊員們。隊員們看到他們特別熱情,為他們泡了方便面,還放了一根紅腸,在資源匱乏的災區(qū),那算是最豐盛的晚餐了。徐婧說,她那一次有一種想流淚的感覺。
????在青島出發(fā)前,徐婧去超市給災區(qū)的孩子們購買了鉛筆和本子,以備到四川送給他們。因為從接到任務的那一刻起,她就暗下決心,要求自己不僅做一名好記者,更要做一名給災區(qū)孩子心靈療傷的志愿者。
??? 在陳家壩板房小學采訪時,她和一名叫薛欣月的10歲小女孩交上了朋友。徐婧說,她永遠都忘不了小女孩那雙恐懼的大眼睛。為了讓她盡快從恐懼中走出來,徐婧經(jīng)常趁著采訪的間隙,和她一起聊天。離開四川時,她和同事搭車來回跑了八個小時的路,從綿陽買來了衣服、餅干、玩具和學習用品,送給小欣月和她的同學們。至今,徐婧和小欣月還保持著電話聯(lián)系,遇到困難了或者四川發(fā)生余震了,小欣月經(jīng)常打電話、或者發(fā)短信給徐婧。今年春節(jié)時,徐婧還和小姑娘互通了電話,相約今年青島見。????
??? 談到這五年最大的感受,徐婧坦言,新聞行業(yè)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行業(yè),鏡頭前的光彩照人之下,需要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辛勞與沉重。她希望能和男記者一樣摸爬滾打,沖鋒在每一次重大活動的報道最前線。
????她曾經(jīng)這樣記錄自己的工作心得:5年的職業(yè)生涯,有苦也有甜。她讓我體會到做記者的幸福與快樂。這種幸福和快樂是那樣地樸實與動人,讓你心甘情愿、樂此不疲。在完成了一次例行的采訪后,一位80多歲的老紅軍爺爺把她當成了他的“親孫女”,在電視上看著徐婧刮風下雨時出鏡采訪,經(jīng)常打來電話:孩子,要注意身體,別太拼了。徐婧說,那個時刻她覺得,作為一名記者,她非常幸福。
????徐婧說,作為一名剛參加工作五年的“80后”記者,自己剛剛上路。這幾年在新聞一線的磨煉,讓自己對新聞工作有了越來越強的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正是這種力量促動自己不斷地成長。在這個成長的過程中,她變得感恩,變得更懂得幸福。她說,她要盡量把一種叫大愛的東西貫穿于自己的每次采訪。
??? 靜下來的時候,她也經(jīng)常思考,作為一名80后的記者,面對變化紛繁的世界,怎樣向老一代新聞工作者學習,做一名好記者?自己還能不能,像老一代新聞工作者那樣保持堅定的操守和信仰?
??? 無疑,她做到了。
?????????????????????????????????????? (青島新聞網(wǎng)記者 孫璐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