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wǎng)手機客戶端下載 | 青島天氣 | 更多網(wǎng)上媒體 | 疾病查詢 膠南新聞網(wǎng)> 山海膠南 > 正文

青島瑯琊臺省級旅游度假區(qū)單景介紹(組圖)

來源: 2010-08-10 10:07:41

    鯨館

    鯨館既是瑯琊臺景區(qū)的一個重要景點,又是一處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鯨館展示的鯨的標本,是1995年在鯨館西側海灘上擱淺的一頭幼鯨。當?shù)卣涂蒲胁块T對鯨在瑯琊臺下出現(xiàn)十分重視。經(jīng)專家對鯨進行多方面鑒定研究后解剖,將鯨皮和鯨骨制成鯨標本。膠南市人民政府籌資建起了這座鯨館。它主體兩層,側體三層。在第一層,展出鯨皮標本。在第二層,展出鯨骨標本,還有其他近200種海洋生物標本,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和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江豚、海豚、海龜?shù)鹊臉吮?。亭子蘭炮臺

    亭子蘭炮臺在瑯琊臺前的瑯琊港北岸,建于清代雍正年間。它是膠南市境內(nèi)三個古炮臺之一,是古代重要的海防軍事設施。古人在這里設炮臺,足見瑯琊臺和瑯琊港古時軍事地位的重要。 徐福東渡起航處在瑯琊港的港口碼頭上有一通刻著“徐福東渡啟航處”的石碑。據(jù)《史記》記載,徐福東渡日本是從瑯琊臺前的瑯琊港啟航的。在中國古代,瑯琊港經(jīng)久不衰,一直是重要的海運港灣和海防要地?,F(xiàn)在,港口不僅有漁船碼頭和貨運碼頭,而且還建有旅游碼頭。青島--瑯琊臺海上旅游客輪碼頭就在這里。在徐福東渡啟航處石碑的東邊和西邊的不遠處,有潮灣古造船遺址和者灣子古造船遺址,當?shù)鼐用裾f那是徐福為求仙藥和東渡日本修造樓船的舊址。

    齋堂島從瑯琊港碼頭乘船向東南行0:9公里,就到達那綠樹紅瓦的海島,它因“始皇登瑯琊時,侍從齋戒于此”(《諸城縣志?山川考》得名“齋堂島”。齋堂島南北1.6公里,東西0.25公里,岸線周長5.i8公里,面積0.4平方公里。它分南島和北島,中間由一道狹窄的沙丘連接。北島平坦,有居民300多戶,以漁業(yè)為主,村中居民都是海島漁家。村右邊是泊漁船和渡船的海岸港灣。村左邊潮間帶礁石嶙峋,退潮時到那里趕海:拾螺、捉蟹、碰海蠣子……南島是一座海拔69米的小山,山上青松蔥籠,林間綠蔭野徑。環(huán)島山巖陡峭,有許多奇險的景致,也有多處適宜執(zhí)竿垂釣的好地方。山南頭海邊的黑石洞和隨潮漲潮落而顯露隱沒的彩畫礁石,更是別有一番奇妙意趣的境地。山頂上有一座高11.8米的燈塔,建于上個世紀50年代,為海島點染出一種歷史氣氛。齋堂島和瑯琊港碼頭之間,每半小時有一趟渡船來往,游人進出非常方便。

    龍灣在瑯琊臺東北方,有一片遼闊的海灣,它的水域面積66平方公里,灣口在東岸的大珠山嘴和瑯琊臺前的齋堂島之間,這就是龍灣。站在瑯琊臺看龍灣,它北面的車輪山,東方的大珠山和靈山島,猶如仙山叢列;西岸的沙灘,好似天上落下的兩彎連在一起的金色新月。龍灣就是一軸由古臺、仙山、仙島和新月形沙灘鑲嵌著浩浩碧波銀浪的畫卷。每到東南風達到5級以上,龍灣里就會出現(xiàn)銀龍奔騰聚會的景象,十分壯觀,這就是有名的瑯琊臺龍的奇觀。

    在龍灣西岸有一塊巨石,朝著陸地的一面刻著“龍灣”二字,朝大海的一面刻著“倏起一龍”四個字?!百科鹨积垺痹敲鞔T城知縣顏悅道立在瑯琊臺上的題為《登瑯琊述》石碑上的一句話。歷經(jīng)450多年,此碑猶存。這是古人記述瑯琊臺龍奇觀留存至今的文字實物。

    徐福街瑯琊臺景區(qū)北門設在龍灣岸灘,建有大型環(huán)保停車場,接納游人從龍灣沿北坡登瑯琊臺。具有秦代宮殿氣派的游客中心在北門右側。從游客中心到停車場之間的徐福街,展現(xiàn)出了秦代街肆市并的風貌。在徐福街廣場上,立一尊5.8米高的徐福石雕像,它塑造了開辟中日友好交往先河的徐福馭風踏浪志在遠方的形象。

    龍灣海水浴場,不僅灘廣沙細,游泳者入海200米水深不及人肩,而且還遠離污染,海水晶瑩透明。如果碰上刮東南風,人與“龍”同游共樂,更是其樂無窮!從龍灣海水浴場往西100米,是王家臺后漁家民俗村。村里有家庭旅館,還開展一些吸引游人參與的漁家生活和漁業(yè)生產(chǎn)活動的項目。百鳥園在龍灣海水浴場正北方300米處的一座綠樹茂密的小丘上,各種鳥兒在這里悠然自在地生活和繁衍。

    觀龍臺

    觀龍臺是一個寬敞的石砌平臺,臨海一側立著一塊刻有“觀龍臺”三個大字的石頭置身此臺觀龍灣里銀龍奔騰的景象,離“龍”很近,使人覺得“龍”幾乎能跳上平臺與人逗樂。這里是觀“龍”最近的最佳位置之一。平臺向南連著一排石砌臺階,站在臺階上人們會聽到一種非常特別的聲音,人們稱這里為“龍吟回應處”。登完這排臺階,你會看到左側有一座仿秦漢建筑的亭子,匾額上題寫“觀龍亭”,此亭臨崖頭而立,走進亭內(nèi)看龍灣里龍騰龍躍,有一種在近處俯視的效果,即看得真切,又覺得很有氣勢。 秦闕

    秦闕是從北路登瑯琊臺的門。闕由四柱撐一橫匾,以簡潔樸素的造型體現(xiàn)著秦代建筑凝重大氣的風度。匾額上刻著劉海粟題寫的“瑯琊臺”三個字。進闋門走不多遠,便登上“觀龍橋”,站在橋上,回望龍灣里群龍聚會,可見“龍”們都從闋前經(jīng)過,好象是在接受檢閱,其場面非常隆重和莊嚴。橋右前方路西側有一片黑瓦房,綠樹和菜圃環(huán)繞,這是秦代民居。進入民居庭院和室內(nèi),仿佛走進了兩千多年前秦代的民間生活之中。 神泉

    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稱之為“神源”,《太平寰宇記》和《山東通志》則叫它為“神泉”。水質(zhì)清澈甘甜,水中含有人體需要的多種礦物成分。在神泉一側有茶室,是秦漢風格的建筑。茶室煮神泉水沏茶,游人在這里一邊飲茶賞泉,一邊遠望龍灣的海光山色和船影,悠然享受大自然對身心的滋養(yǎng)。 云海在春夏之交的季節(jié),海上常飄來云霧,把瑯琊臺團團裹住。當云霧向四周飄落的時候,會很快鋪成茫茫云海,深不可測,瑯琊臺成了矗立于云海上的天國島嶼。這時,它的四周云浪似山,云瀑如瀉,有時似乎伸手可觸,有時又叫人覺得可望不可及。云海上還常常有云帶、云縷或者云絲向瑯琊臺上飄來。這時候,望越樓、秦御路、瑯琊刻石、觀龍閣、秦始皇遣徐福入海求仙群雕等都處在流動的云中,瑯琊臺上所有的景點都如同仙境一般。瑯琊臺景區(qū)的每一座山頭,每一道山坡和每一條溝壑,因為云海里潮漲潮落的緣故,都成了一幅幅意趣橫生的水墨畫,而且變化無窮,令人目不暇接。

    海市蜃樓

    瑯琊臺周圍的漁民常見海上有海市蜃樓出現(xiàn),他們稱這種景象為“海顯乎”。清乾隆年間的《諸城縣志》記載,海市要出現(xiàn)的時候,常常先徐徐地刮著東南風。有一次出海市,一道城墻蜿蜒海上,城上的旗向西北方向飄動,連鳥落在旗桿上都看得清清楚楚,還看見有人騎馬從城門出來,繞城而行。1994年8月30日,不知什么時候瑯琊臺東方和南方的海面上出現(xiàn)了兩座黑色的大山和一座白色的大山,那里原來的大珠山、靈山島和齋堂島都不見了。仔細看,那白色的大山被皚皚積雪銀裝素裹,雍容高潔;那黑色的大山重巒迭嶂,山中還有層林飛瀑,甚是令人向往。過了將近一個小時,海上三座山逐漸淡了起來,直至消失,大珠山、靈山島和齋堂島也慢慢地顯露,就象從一個夢境里剛剛回來,它們拋卻朦朧,又清晰而楚楚生動地占據(jù)著各自的位置。

    行家指點

    瑯琊臺歷史文化積淀深厚,自然景觀奇特。要認識和理解瑯琊臺,認真分析和研究司馬遷在《史記》中寫秦始皇第一次巡游瑯琊的那段話至關重要。那段話共38個字:“南登瑯琊,大樂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萬戶瑯琊臺下,復十二歲。作瑯琊臺,立石刻,頌秦德,明得意?!边@段話是說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東巡郡縣,從成山和之罘一帶往南行,登上了瑯琊山,十分高興,在這里住了好幾個月。于是遷來了3萬戶百姓到瑯琊臺下居住,免除他們12年的賦稅徭役。始皇帝在這里修筑瑯琊臺,立石刻字,歌頌秦的功德,表明自己因如愿以償而感到滿足的心情。

    從上述38個字的那段話中不難看出,瑯琊臺是秦始皇親自督造的。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大興土木,搞了許多古今聞名、中外驚嘆的建筑。萬里長城、阿房宮、驪山墓等工程浩大的建筑,都是秦始皇任命官員督建的,唯獨修筑瑯琊臺,始皇帝留住數(shù)月,親自籌劃督促,直到筑臺、立石、刻字等事項全部完成后他才離開這里。由此可見瑯琊臺的地位在秦始皇的心中是何等重要!怪不得自此以后他魂牽夢繞瑯琊臺,十年間三次登臨,也怪不得有包括漢武帝在內(nèi)的那么多帝王非常向往瑯琊臺和多次巡游瑯琊臺??梢哉f,瑯琊臺是一座帝王之臺。

    通讀《史記?秦始皇本紀》,司馬遷寫了秦始皇一生,只有寫到他“南登瑯琊”時才用了“大樂之”三個字,別處再也沒看到他用一個“樂”字。秦始皇五次大規(guī)模巡游,游遍全國名山大川。他到過許多風光秀麗和非常重要的地方,而只有在瑯琊臺才“留三月”。古文中的“三月”是數(shù)月的意思。那么是什么吸引他在此留住這么長時間?秦始皇第一次到瑯琊,除為了遠播皇威安撫東土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目的是祭祀四時主。四時主祠在瑯琊山上。秦始皇自北而來“南登瑯琊”,“登”的是瑯琊山。他為什么一登上瑯琊山就“樂”呢?自然是因為這里的山海風光震撼了他。在瑯琊山仰俯高天、大海、群山、島嶼等,這里氣勢磅礴,氣象萬千的景致,必然會與他建立一統(tǒng)天下的氣概產(chǎn)生強烈共鳴,所以他才“大樂”?!澳系乾樼?,大樂之,留三月”十個字一氣呵成。無論從文意看還是從文勢看,一個“樂”字貫穿其中。始皇帝樂的是瑯琊山海大地的風光之美。

    在瑯琊山上領略到的風光,美在山海雄偉壯闊,也美在奇觀迭現(xiàn)。龍景、云海、海市蜃樓等,都是可以在這里常見到的。秦始皇在瑯琊山具體看到什么風光景象,司馬遷沒有寫,但秦始皇既然在這里“留三月”,那就肯定會看到許多他在咸陽從來沒有看到過的神奇景觀,這定會對他的內(nèi)心世界造成強烈沖擊。所以可以這樣說,秦始皇因景而“大樂”,因“大樂”而“留三月”,而“作瑯琊臺”,而“立石刻”,以至接受徐福上書,派遣他率數(shù)千童男女出海求仙人。所以,司馬遷寫秦始皇第一次巡游瑯琊的那段話,既記述了瑯琊臺的歷史和文化,又反映了瑯琊臺自然風光的神奇魅力,準確生動地寫到了瑯琊臺的真處和深處。

-
相關鏈接

上一篇:青島瑯琊臺省級旅游度假區(qū)(圖)
下一篇:青島達尼畫家村(組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