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2日,不少志愿者紛紛加入到“送粥奶奶”的隊伍。這是臺灣籍志愿者陳淑芳(右)在給排隊購票的外來務工人員送粥。 新華社發(fā)(李孟龍攝) 雪中送粥,“雞毛蒜皮”事彰顯人性光輝 在接受新華社“中國網(wǎng)事”記者采訪時,陳杏娣多次說到,“其實我就熬了幾十斤的大米,加上一點白糖,一共也花不了多少錢。我做的只是小事,根本不值一提?!倍谥械男∈?,要做起來還真是不容易。 第一天煮粥,陳杏娣4個電飯煲同時開工,結果保險絲燒斷了。家里人一陣忙碌,才把保險絲接上。再煮,陳杏娣就有經(jīng)驗了,兩只鍋先煮,煮好后再煮另外兩只。煤氣灶則用來燒姜湯。 陳杏娣用來送粥的三輪車其實很小,她要像搭房子一樣擺這幾鍋粥和姜湯:下面放一層,鋪塊板,上面再放,車龍頭上掛一次性杯子。細心的陳杏娣還在車上搭了一塊毛巾,她說,吃粥的人手臟了,好擦一下。 “那幾天實在太冷了,才五分鐘的路,走到那里毛巾居然結成了冰。我把洗完的鍋放在水泥板上,才一會鍋和水泥板就凍在一塊?!眹篮鞖庾岅愋渔肥稚祥L起了凍瘡,連日操勞讓她的血壓也明顯升高了。 陳杏娣說,看著大家的笑臉,聽著他們說句“謝謝”,比吃什么藥都有效。“只要那里排一天長隊,我就送一天。如果明年還排,我明年還送?!彼f。 “送粥奶奶”的照片和視頻被傳到網(wǎng)絡后,感召到了一批“同盟軍”:十幾位社區(qū)工作人員、一批放寒假的小學生,甚至連臺灣籍志愿者都過來加入到“送粥奶奶”的隊伍中,爭相為外來務工者送溫暖。 網(wǎng)友“小萱萱”表示,一位花甲老人以她的身體力行,給予他人幫助和溫暖,這種溫暖還喚起了大家心底的善意,號召到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她的隊伍。在“各人自掃門前雪”的社會環(huán)境下,陳奶奶這些看似“雞毛蒜皮”的小事,卻彰顯著人性的光輝,傳遞著人間的大愛。 “送粥奶奶”的愛反襯春運之難 春運焦慮深深刺痛著社會神經(jīng),網(wǎng)友紛紛呼吁,政府應該增強服務意識,讓愛回家。 “華聲在線”論壇網(wǎng)友表示:在為“送粥奶奶”感動之余,不禁要想,春運難,買票難,或者有難以克服的客觀原因,但為寒冷中買票者、候車者送上一杯熱粥,應該不難。政府還是要多點服務意識,別讓一個老人承擔了所有的累。 網(wǎng)友“幸福每一天”發(fā)帖說:“‘送粥奶奶’代表了我們北侖老百姓的熱情,但個體的力量畢竟是單薄渺小的,政府應該承擔起這個責任,給予外來務工人員更多的關愛?!?/p> 對于大多數(shù)火車票代售點均為露天排隊的現(xiàn)狀,網(wǎng)友“海上漂泊”認為,“政府服務能力的加強應該從小事入手,從細節(jié)入手,給老百姓貼心的關懷?!?/p> 杭州市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傅立群表示,思鄉(xiāng)心切的外來務工者承受著身體和心靈的雙重煎熬,春運的滾滾人潮凸顯了社會的焦慮和無奈,“送粥奶奶”陳杏娣的赤誠真情,在春運大背景下,顯得難能可貴。 “鐵路運力在短期內難以大幅提升,‘買票難’還將繼續(xù)考驗政府智慧,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更應該‘以人為本’,比如增設室內售票點,并提供茶水、熱粥等基本保障品。外來務工者已經(jīng)成為了城市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中堅力量,政府有責任也有義務讓他們的回鄉(xiāng)之路不再艱難?!?/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