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腦如何對視覺信息進行編碼以識別面部和感覺一直是一個未解之謎
【搜狐科學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近日有科學家破解了與視覺相關的大腦信號,這意味著人類距研制能夠展現心智圖像的“讀心機器”更近了一步。 來自格拉斯哥大學的研究學者展示了6名志愿者在面對不同情感時的面部表情的圖像,如高興,恐懼和驚訝。在一連串的試驗中,部分圖像是被隨機覆蓋的,如僅僅只有眼睛、嘴巴可 科學家的實驗結果顯示,志愿者所看到的面部部分不同,其腦電波也存在差異。頻率為12赫茲的Beta波,主要是蘊含眼睛的信息,而頻率為4赫茲的theta波則與嘴巴的信息相關。不僅如此,科學家還對這些相關信息用腦電波的時段、時間進行編碼,并扣除振幅和強度對結果造成的影響。 負責此項研究的Philippe Schyns教授表示:“這就好比是一個未鎖定的畫面混亂的電視頻道。在此之前,我們只能接受信號,但不能觀看內容。 對于我們而言,人腦如何對視覺信息進行編碼以識別面部和感覺一直是一個未解之謎?!?/p> Philippe Schyns教授表示:“當大腦在執(zhí)行某項特殊的任務時,我們能夠測試出大腦某些領域腦電波(EEG)的活動,但盡管如此,我們不知道這 些腦電波所傳達的具體信息。我們進行此項實驗的目的就是解碼腦電波,從而識別其中蘊含的信息?!?/p> Philippe Schyns教授表示,這項研究向我們展示了在面對不同的可視面部表情時,腦電波如何演變成不同的模式,以對其進行編碼。Philippe Schyns教授補充稱:“這就有點像是無線電波對處于不同頻帶的無線電臺進行編碼一樣。這項研究對于構建者“腦機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極具深遠的意義。 據悉,目前這項研究成果被刊登在著名的生物醫(yī)學類期刊《科學公共圖書館:生物》(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Biology)上。(尚力) |
上一篇:動物也有愉悅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