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島黃包車跑百年老街不叫座
青島黃包車跑百年老街不叫座 “青島民風淳厚,每于細民中見之。我初到青島,看到人力車夫從不計較車資,乘客下車一律付與一角,路程遠則付二角,無爭論者。這是全國所沒有的現(xiàn)象?!边@是作家梁實秋在《憶青島》對當年青島人力車的描述。曾幾何時,人力車就像如今的出租車一樣是島城街頭的主要交通工具。而不久前,人力車再次回到了島城的街頭,9月8日在百年老街館陶路上,10輛懷舊的人力車和10位精悍的“駱駝祥子”成了島城關注的焦點。令人遺憾的是,時隔幾十年后重新亮相的人力車叫好不叫座。原本打算在德國風情街常年運行的人力車項目僅跑了4天就暫停,準備另尋地點上路。 2008年,浮山所1388文化街上也曾經(jīng)推出過人力黃包車,但最終只運行了三個月就消失了。人力車與頗具歐陸風情的島城相得益彰,為何卻頻遇尷尬? 一輛車一天只有7趟活 中秋節(jié)前,青島交運國際旅游集散中心推出了老青島交運人力車試跑百年老街館陶路200米體驗段。市民只需要花10元錢,就可以體驗人力車一次。人力車一上路就吸引了眾多的目光和關注。按照原計劃,10輛人力車將在德國風情街常年運行。可是昨天下午,記者再次來到德國風情街時發(fā)現(xiàn),人力車已經(jīng)停運了。 “由于客流量等方面的原因,人力車暫時停運了。”推出人力車的青島交運國際旅游集散中心副總經(jīng)理劉增平對記者說:“雖然人力車一亮相,就受到了極大的關注,但是卻遭遇了一個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大家都說人力車還原了老青島一景,但是說實話,真正體驗人力車的市民卻不多。即使是德國商品展銷會客流最多的時候,10輛人力車一天才拉了70趟活。也就是說,每輛人力車每天最多拉7趟活。小伙子們和人力車大部分時間都閑置,這就相當于資源的浪費呀。 ” 讓人拉著跑感覺挺尷尬 “懷舊人力車,不錯呀,很有老青島的韻味,應該長期堅持下去,讓它成為青島的一景。 ”昨天下午,在館陶路上,市民劉建強對記者說,老舍名著《駱駝祥子》中,人力車夫的衣著、動作、形態(tài)以及車子的結構、車把的樣式等,都是取材于老青島的人力車夫?!斑@種人力車和咱們青島一些老街區(qū)的風格很適合。 ”在采訪中,大多數(shù)市民都表示人力車應該堅持下去。 但是對于記者詢問是否會嘗試人力車時,一半以上的市民卻表示自己不會乘坐人力車,頂多會讓老人或者孩子體驗一下。市民劉淼對記者說:“人力車雖然很有老青島的懷舊感,可是要讓自己坐上去讓別人拉著在街上跑,心理上還是感覺有點尷尬,不好意思坐。 ” 劉增平對記者說:“在試跑的時候就是這樣,很多人都圍上來看,但是真正上車體驗的人卻很少,而且還是以孩子和老人居多。 ” 文化街黃包車跑了仨月 2008年,浮山所1388文化街上曾有人力黃包車,當年開街時,記者曾親自采訪過黃包車車夫劉慶水,當時他穿著藏青色的對襟衣,腳穿山地綠解放鞋,理著小平頭,拉著黃包車賣力地在街上吆喝。 “早就沒有了,根本沒人坐。 ”昨天在文化街上維持秩序的一名保安告訴記者,開街后沒過多久這些黃包車就再也不出來了。 黃包車什么時候消失的?主打文化產(chǎn)品的1388文化街,有歷史韻味的黃包車為何不能持久呢?對此,記者采訪了1388文化街所屬青島浮山所集團有關負責人。該負責人告訴記者,黃包車是街上川菜館唐家老院子的,車夫也是該店的打雜人員,為了吸引市民增加人流,開街時店里曾購置了兩輛黃包車。或許是市民都想嘗鮮,開街首日,黃包車就拉了大概八十多位乘客,不過此后由于文化街人流未達到預期效果,黃包車的客流日益稀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