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鏡頭三】 看著、聽著,老兵王樹林哽咽了,滾燙的淚水奪眶而出,他深深地給師生們鞠了三個躬,只說了一句話:“這么多年,你們從來沒有忘記這些烈士,作為這支部隊的一員,我謝謝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們!” 王文彬對烈士的深情感召著身邊每一位村民,從1949年到今天,汪上村村委會班子換了10屆,小學校長換了7任,祭奠烈士的行動從來不曾停止過。 王樹林曾經(jīng)是汪上村小學的一 自此,王樹林心中更多了幾分對英烈的崇敬。2006年清明節(jié),已經(jīng)退休的王樹林回鄉(xiāng)祭掃烈士墓,當他來到村東,不禁被眼前的場景震撼了:村小學的幾百名師生抬著花圈,扛著鐵鍬,來到烈士墓前舉行吊唁儀式。奏哀樂、默哀、校長講話、少先隊員發(fā)言,場景莊嚴肅穆。守護烈士墓的王文彬老人為孩子們講述著23名官兵如何英勇地戰(zhàn)斗、壯烈地犧牲。 給上學的孩子們講述英烈的故事,給村民們講述英烈的故事、給膝下的兒孫們講述英烈的故事——半個多世紀里,王文彬這樣的講述沒有停止過。 63年后的今天,步入汪上村,你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半個多世紀前那場戰(zhàn)斗的硝煙,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村民們對英烈的景仰和懷念。 戰(zhàn)斗中作為掩體的壕溝依舊橫亙在村口,村民們會指點著向你講述解放軍作戰(zhàn)的英勇、犧牲的慘烈和當時村民們送飯的殷切;和村里的老人們聊天,聽他們講述村里長輩們口口相傳的埋葬烈士的情形,你會發(fā)現(xiàn)談話間老人們已經(jīng)涕淚漣漣…… 63年來,王文彬老人和汪上村守護的,是對烈士無邊的景仰,傳承的,是不朽的精神。 昌黎縣龍家店鎮(zhèn)的小學生在烈士墓前舉行祭奠活動 記者手記 在汪上村烈士墓地,我們佇立良久。我們的視野里,是整飭有序的墳塋和王文彬老人凝重的背影。 “我還有一個未了的心愿,我有生之年只有這一個心思了?!蓖跷谋蛘f,目前汪上村埋葬的22位烈士所在部隊大多來自山西和河北張家口,部隊撤離前曾留下一份烈士名單,因為戰(zhàn)亂名單不知去向,又因為1949年的一場大水,19座烈士墓自此沒有了名字。這么多年過去了,每逢想到這里,王文彬總覺得心里空落落的。 王文彬念叨著:“他們生前在部隊點名的時候,一個個答應得別提多響亮了,如今讓他們這樣沒個名字地埋著,我心里實在過意不去。” 揮別王文彬老人,我們的心一下子沉重起來。22座烈士墓讓王文彬牽掛一生,一個未了的心愿又讓這位耄耋老人心里不寧靜,我們祈盼著老人能夠實現(xiàn)心愿,在有生之年看到一位位烈士的英名鐫刻在石碑上。(記者 李增輝 李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