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任村官瀝血嘔心帶領(lǐng)一方求發(fā)展,六載離家鞠躬盡瘁引導(dǎo)萬民奔小康。 這幅挽聯(lián)將沈浩六年的嘔心瀝血定個在小崗,深深刻畫出他四十五歲最后六年的璀璨人生。 四十五年,坦蕩的一個君子,從高中的日記,到人生最后的記述, 一個省財政廳的選派干部,一個小崗村的黨委書記; 一個愛家的丈夫,一個愛女兒的父親; 一個深愛老母親的孝子,一個執(zhí)政為民不徇私情的老兒子 這是沈浩,第三屆全國道德模范,一個復(fù)雜而純粹的人。 紅手印,小崗村人用最神圣的方式表達(dá)了最樸素最誠摯最熱切的心愿。 小崗村的第二次紅手印,是為了留住一位基層黨員干部。 沈浩去世后,村民們再一次按下紅手印,把他的骨灰留在村里。 就這樣,飽含深情的三次紅手印,永遠(yuǎn)的留住了沈書記。 2009年11月6日凌晨,一個極其平常的日子,一名普通的村干部悄然離世。 得知這位名叫沈浩的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去世的消息,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批示中,對沈浩的去世表示沉痛悼念,對沈浩的親屬和小崗村村民表示親切慰問。 一名最基層的農(nóng)村干部,為什么得到總書記如此的關(guān)注? 在沈浩去世20多天后,記者走進(jìn)小崗村。傾聽了一名共產(chǎn)黨員、村干部殫精竭慮為人民的感人故事,體悟到一名基層黨員干部忠實踐行對黨、對人民的莊嚴(yán)承諾,感受到三份“請愿書”上那幾百個紅手印的真誠與滾燙…… 2009年隆冬。江淮大地朔風(fēng)凜冽。
“我是農(nóng)民的兒子”。2008年9月2日。小崗村民沈家云的家里。你說,我是農(nóng)民的兒子。你蹲下來,幫著收起了花生。 小崗人說:“你眼皮不往上翻,跟咱親近?!薄吧らT大,老遠(yuǎn)就跟人招呼”,你總是笑著踱進(jìn)哪家的院子,坐在門檻上,跟老人拉呱。留你吃飯,你總愛笑著問:“行,給不給吃肉???”(人民日報) 一場隆重的葬禮在安徽鳳陽小崗村舉行。幾天前,一封在一夜之間落滿67位小崗村農(nóng)民紅手印的“請愿書”遞到上級組織和家屬手中——請回沈浩同志骨灰。此刻,上百戶人家拖兒帶女、扶老攜幼聚集在這片曠野上。 一塊高大的黑色墓碑被一雙雙粗黑的手立了起來,上書:“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沈浩同志之墓”。 方方正正的墓室上,覆蓋著一面鮮紅的黨旗。 紅手印,中國農(nóng)民意志最真實、最樸素、最堅決的表達(dá)。 1978年初冬,小崗村十八條好漢冒著“坐牢殺頭”的風(fēng)險按下的紅手印,掀開了中國改革的序幕。如今,那張“生死契約”已經(jīng)平靜地躺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整整31年后,樸實的小崗村人為請回一位普通村干部的忠魂,再次莊重地按下紅手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