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手機客戶端下載 | 青島天氣 | 更多網上媒體 | 疾病查詢 新聞中心> 國內國際 > 正文

中國上千萬名女性嫁給同性戀者 深陷現實之痛

來源:廣州日報 2012-02-02 07:26:34

國內“同妻”數或超千萬男同性戀者不敢“出柜”為生子“騙”婚

  近日,世界艾滋病日,男同性戀人群的高危性再次被提及。與此同時,一個由男同性戀者引發(fā)的隱形群體也逐漸被關注。這個群體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同妻”——男同性戀者的妻子。

  然而絕大多數“同妻”在結婚戀愛時,并不知道自己的男友是同性戀者?!坝卸嗌偃肆私馔??了解同妻的痛有多痛?”

  幫“在婚同妻”解脫婚姻,防止未婚女子成為“同妻”,已成為“同妻”公益組織的兩大目標。

  文/本報記者 王丹陽

  電影《斷背山》講述了美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鄉(xiāng)村,兩個普通男青年真摯相愛,后來分別與異性結婚生子的故事。而在現實生活中,《斷背山》背后的故事,男同性戀者妻子的現實之痛,卻少有人提及。

  《斷背山》背后

  “男同”妻子深陷現實之痛

  2011年11月下旬,廣州天河北一棟高樓內,一場由國內首家同性戀草根公益組織“同性戀親友會”舉辦的“同妻”座談會正在進行。

  不到30平方米的房間內擠了60多人,大多是“同志”及家長親友,入場的唯一要求是謝絕拍照。

  演講者是3名特邀嘉賓:一名“離異同妻”,一名替孩子考慮仍“在婚內掙扎的同妻”,一名即將與熟悉的同性戀結婚的“準同妻”。

  “離異同妻”李白說,大多數“同妻”都是被謊言帶進婚姻,只因丈夫要掩蓋同性戀的真相或為完成傳宗接代。每個“同妻”都有自己的故事,但走出迷茫需要很長時間,有了小孩更加困難。而兩位已婚并有孩子的“同志”則講述了自己處在與異性婚姻中的矛盾狀態(tài)。

  “我們希望同妻們的故事,能讓更多的同志家長們聽到,不要再逼自己孩子去跟不愛的異性結婚,否則不但傷害了自己的孩子,也傷害了另一個無辜的人?!睆V州“同性戀親友會”理事長吳幼堅表示。實際上,有關“同妻”的懇談會已不是第一次。

  去年10月中旬,同樣是由“同性戀親友會”組織,多達百人的同性戀親友參加了上海懇談會。來自天津的67歲“同妻”玉容說:“我們結婚40多年,是無性的夫妻。之前對這方面了解太少,只知道他不愛我,他愛同性。之前他一直不想離婚。今年我說他是同性戀后,他同意離婚了。”

  由于不放心身患腦梗的母親,玉容42歲的女兒也陪她與會?!耙粋€是媽媽,一個是爸爸,都是我愛的人,希望晚年彼此寬容,盡量過得平靜安穩(wěn)?!?/p>

  網絡訴苦

  為了家庭選擇“隱忍”

  盡管懇談會承諾不錄音、錄像、拍照,只供內部交流,但更多的“同妻”為了保護私隱,更愿意在網絡中訴苦。

  “我該怎么辦???結婚近20年才知道他是同志。以前一直疑惑他對我為什么不冷不熱,但又對這個家盡心盡力,現在終于有了答案……我知道我該離婚了!但是孩子該怎么辦?”

  2010年12月,重慶網友“冰雨鎖心”在微博上吐出了自己是“同妻”的心聲。但直到現在,她依然無法解脫精神痛苦。她覺得自己失去了自尊,但為了家庭,她隱忍著。

  對于她為什么不敢離婚的疑問,“冰雨鎖心”回答,“不是不敢說,是不能說。我不能不考慮未成年的孩子和他年邁的父母。只希望能跟他和平分手?!?/p>

  年輕的同妻“隱世同期聲”的經歷或許更為典型。“我們認識兩年后,又正式交往一年多才結婚。在交往期間,總覺得沒有激情。我用女性溫柔的一面跟他交流,他卻更加反感。我那一陣心情非常糟,朋友還以為我得了產后抑郁癥”。

  “作為一名同妻,我還是勸你在還沒有孩子時快點離開,不要以為愛就可以不顧一切,選擇了他痛苦就會一直跟著你?!?/p>

  來自“同妻家園”的數據顯示,在該網站注冊和訴苦的“同妻”已超過千人。她們來自天南海北,20~60多歲不等,職業(yè)、教育背景和經歷各不相同,除了同一的“同妻”標簽,每個人的故事都是個案。

  超千萬“同妻”

  面臨被傳染艾滋病風險

  中國到底有多少“同妻”?

  2005年,央視記者柴靜做了一期《以生命名義》的電視節(jié)目并播出,這是在國內主流媒體上首次深入地探討有關“同性戀”和“同妻”群體的話題。該片受到很多同性戀者認同。一名來自大連的“同妻”在節(jié)目中出鏡,該片的解說詞說,“由于傳統社會的認知障礙,中國的男同性戀中有90%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選擇了婚姻,而他們的配偶大多數對此一無所知?!?/p>

  根據相關公益組織的估計,國內約有3000~5000萬的同性戀傾向者,由此產生的“同妻”和“同夫”(女同性戀者的丈夫),數量亦相當多。其中,國內的“同妻”人數不少于1000萬,國內研究同性戀問題的專家張北川估計在1600萬左右。他們面臨著被傳染艾滋病的風險。

  除了面臨被傳染艾滋病的風險和生理上的“不性?!保唷巴蕖钡木窦m結來自不能擺脫戀人是“同性戀”的心理陰影。

  “在一輩子最好的時候,我卻嫁給了一個同性戀。”《以生命的名義》片中的大連“同妻”小雯說。來自北京“同妻”“相忘江湖”說,“當初,帶著對那個男人的愛和希望恩愛一生的期待,嫁給了那個男人?;楹髤s發(fā)現那個曾經信誓旦旦要給自己幸福的男人,竟然是同性戀?!?/p>

  和許多被男友隱瞞性取向的女性不同,即將成為“同妻”的上海網友“舒舒晴”,更多的困惑來自未來。“我是在知情的情況下即將步入同妻行列,一半是因為愛他,一半因為家庭和周遭的壓力。”

  “同妻”與“同志”

  既是對立面又是同一面

  隨著“同妻”群體發(fā)聲,有關控訴“同志”騙婚、騙生孩子的帖子也日益增多。就在幾天前,公益組織“同妻在行動”與一名“同志”開展了網絡口水戰(zhàn)。在一些同志眼中,部分“同妻”沒有獨立的經濟能力,礙于剩女壓力和父母之命嫁人,也存在功利性,并不都是上當受騙。

  據介紹,同性戀進入異性婚姻的主要原因是社會壓力,為了孝順父母和傳宗接代,所以在“出柜”(同性戀者公開表明自己的性傾向)與“結婚”的選擇中,更易傾向于在不“出柜”前提下,與異性結婚生子。

  在網絡上,社會工作者、“前同妻”組成了“同妻家園”、“同妻在行動”等公益組織,一方面他們?yōu)椤巴蕖碧峁┬睦碜稍兒头蓭椭?,另一方面就是防止同性戀者騙婚,“告訴你周圍的未婚女性,不要成為同妻?!?/p>

  在“同妻組織”看來,盡管網絡活躍,但更多的“同妻”依然隱藏在黑暗的角落。在婚內的“同妻”糾結于婚姻的痛苦和無助,離婚的“同妻”已不愿提及往事,因此不斷會有年輕的女孩成為“同妻”群體的一員。

  但對于“同志”與“同妻”的關系,一名長期服務的公益志愿者更愿如此描述:他們既是彼此的對立面,又是不得不面對社會的同一面。

  北京女孩小江28歲,是一名“離異同妻”。小江在給“同性戀親友會”理事長吳幼堅的信中寫到,“作為過來人,我深知無愛的婚姻帶給一個女孩和整個家庭的痛苦。解決同妻問題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在婚姻內的同妻提供心理援助和法律援助等,幫助同妻尋求解脫;另一方面是加強對未婚同志的提醒和警示,實現‘同妻到我為止’這個目標。 ”

  (文中部分人名為化名)

-

相關鏈接

上一篇:袁隆平獲馬哈蒂爾科學獎 馬來西亞前首相頒獎
下一篇:武漢理工大附近一周內5車自燃 居民疑有人縱火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