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海濕地的荷花。
常被用于點綴園林的香蒲。
千屈菜既好看,又利于分解污染物。
引來飛禽走獸重塑生物鏈
記者從膠州林業(yè)部門了解到,為了重塑濕地生物鏈,他們專門組織專家對該地的地形地貌以及原有生態(tài)環(huán)境進行了詳細考察論證,最后決定圍繞人工挖掘的少海湖種植植物,比如蘆葦、蒲草、千屈菜、紅蓼、荷花等。
“我們最先在湖邊栽植了蘆葦、蒲草等最常見的植物,
楊副站長介紹,蘆葦素有“第二森林”的美譽,對調(diào)解局部小氣候有著重要作用,蘆葦根系從土壤吸收大量水分后,大部分通過莖葉的氣孔以水汽的形式散發(fā)到大氣中。此外,蘆葦還具有分解凈化污染物的作用,對工業(yè)及生活污水中的重金屬、有機農(nóng)藥等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 ,對水鳥來說,濕地是它們筑巢、繁衍的絕佳聚集地?!爸脖皇钦麄€生物鏈中的生產(chǎn)者,有了茂盛的濕地植被,就能吸引這些以植被為食的昆蟲魚蝦,進而吸引更大型的飛禽走獸,形成一條完整的濕地生物鏈?!?/p>
據(jù)統(tǒng)計,濕地公園及其周邊區(qū)域有濕地維管束植物93種,野生脊椎動物166種,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3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4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2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18種。另有國家“三有”保護動物106種,山東省重點保護動物20種,列入《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mào)易公約》的物種有21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