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APP

打開

搖曳的秧苗,向袁老作別!市民悼念支持指導青島耐鹽堿水稻研究推廣的袁隆平

2021-05-25 07:18    青島日報

搖曳的秧苗,向袁老作別

在青島海水稻研究發(fā)展中心和濱海鹽堿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兩處追思會現場,市民自發(fā)悼念支持指導青島耐鹽堿水稻研究推廣的袁隆平

“每一縷升起的炊煙,都是飄自人間的懷念?!?/p>

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青島海水稻研究發(fā)展中心主任袁隆平因病醫(yī)治無效,于長沙逝世。24日上午,青島海水稻研究發(fā)展中心舉行袁隆平院士追思會,與在長沙市舉行的袁隆平同志遺體送別儀式同步進行,追思會同時在青島海水稻研究發(fā)展中心和濱海鹽堿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舉行。

國士隕落,山河同悲。在三千里之外、青島海水稻研究發(fā)展中心這片袁隆平曾經工作過的地方,青島市民和社會各界人士自發(fā)前來追思袁隆平,送他最后一程。

在城陽鹽堿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追思會現場,民眾自發(fā)前來悼念,深切緬懷袁隆平院士。周偉 攝

在青島海水稻研究發(fā)展中心實驗基地,剛剛長成的海水稻秧苗在微風中搖曳,仿佛是在向袁隆平院士揮手告別。在試驗田的不遠處,袁隆平院士的雕像靜靜地佇立著,雕像前擺滿了群眾為袁院士獻上的鮮花。雖然儀式上午10時才正式開始,但早上七點半開始,便有市民前來表達哀思。

在城陽鹽堿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這里的水稻育秧工作已基本結束,綠油油的秧苗透出許多生機,這足夠1000畝土地種植的秧苗將會在6月初進行插秧。而離育秧田不遠處的追思廳,從一早開始,便有民眾自發(fā)前來悼念。

五月的海風那么輕柔,這位老人在青島插播的秧苗在拔節(jié)生長。

“米香彌漫,當思不易”

早上9時,青島海水稻研究發(fā)展中心大門口,便集聚了近兩百位前來哀悼袁隆平的市民。

上午10時,追思會正式開始?!傲鬃与s交稻萬家百姓享溫飽,十年春秋海水稻億畝荒灘變良田”,大廳內挽聯高懸。袁隆平的遺像靜靜懸掛在大廳中央的墻壁上,遺像前擺滿了社會各界敬獻的鮮花和挽聯,而遺像兩側所書的“三楚多才俊,千秋一稻翁”,是對袁隆平生平最好的注解。

市民高建保今天偕妻子一起來到追思會現場吊唁,在接受采訪時他幾度哽咽,不能自已?!拔以诩依镆恢倍几嬖V兩個孩子,吃飯的時候不能浪費糧食,我覺得珍惜每一粒米就是感謝袁院士最好的方式。”高建保說。

在參加追思會的隊伍中,還有三名穿著校服的小小身影,他們是來自北京師范大學青島城陽附屬學校的三名小學生。帶隊老師陳蕾告訴記者,學校的紅領巾海水稻試驗田就是由袁隆平海水稻團隊指導種植的,目前已經有了第一季的收獲。

“病床上的他掛念著海水稻”

“他非常平易近人,十年前我們去拜訪他,他親切接待了我們,完全沒有架子。當聽說我們想在北方發(fā)展雜交水稻時,他說,如果你們愿意,我全力支持?!鼻鄭u海水稻研究發(fā)展中心常務副主任張國棟在長沙參加完遺體送別儀式后,在和記者的電話中回憶與袁隆平的初次見面?!八麑ξ覀兲岢隽巳c希望,一是做耐鹽堿水稻(“海水稻”),二是做高品質水稻,三是做特種功能水稻?!睆垏鴹澱f,這也奠定了團隊的誕生和發(fā)展。

“你們現在怎么樣?今年的一百萬畝能種上嗎?”這是今年四月份,張國棟去病房探望住院的袁隆平時,袁隆平首先跟他說的話。“雖然只有短短一二十分鐘時間,但他還是掛念著海水稻?!睆垏鴹澱f。

“袁老是一個非常簡單、對物質特別不看重的人。”青島海水稻研究發(fā)展中心董事、如是書店及小小拓荒人創(chuàng)始人郝照明,因為海水稻在2012年與袁隆平相識。作為追思會現場的主追思人,他與大家分享了袁隆平的普通與偉大,數度泣不成聲。“袁老來山東,日常吃的是最簡單的青菜豆腐,幾乎不喝酒。有時候和袁老交往很難,在參加一些活動時,如果對方許諾他個人一些名譽或者物質時,他是和對方沒有話說的。有時候和袁老交往又很容易,如果對方談及能夠支持海水稻發(fā)展時,他立刻專注、聚精會神起來?!焙抡彰髡f。

青島海水稻研究發(fā)展中心高級經理張樹寅回憶與袁隆平的“初次對話”,仍難掩激動之情。“袁老親自給我講解,非常親切,一點架子都沒有,專業(yè)水平又特別高?!睆垬湟嬖V記者,在三亞南繁基地,他咨詢袁隆平關于YC-0045播種時期、組合問題,袁隆平給了他非常專業(yè)的建議,直接為研究節(jié)省了最少兩年時間。

“延續(xù)拓荒人的精神”

城陽區(qū)上馬街道東程社區(qū)居民徐萬軍從小在城陽鹽堿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附近長大,見證了這里從一片鹽堿地到稻田的轉變。他內心很是感慨:“以前是一片荒灘,袁隆平院士帶領他的團隊在這里耕耘,這里慢慢變成了一片稻田。”

“從2012年開始,我們就在袁隆平院士的帶領下從事耐鹽堿水稻的研發(fā)和推廣,袁隆平院士的夢想已經在青島生根發(fā)芽?!痹诔顷桘}堿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追思會現場,青島九天智慧農業(yè)負責人李林說,“我們將繼承袁院士的夢想和遺愿,在他的家國情懷、實事求是精神指引下努力工作,誓把億畝荒灘變良田,將拓荒人精神薪火相傳?!?/p>

“以前,耐鹽堿水稻只是個體研究和種植。正是袁老的主導,正式開創(chuàng)了正規(guī)的產學研機構,系統性研究、推廣海水稻,實現了海水稻產業(yè)化的‘從無到有’。”張國棟告訴記者,袁隆平人生的最后十年,躬身力行,致力于將海水稻推廣為世人所知并關注。如今,已經有了耐鹽堿水稻的種子標準、品種審定通道、國家級平臺等,這對于大面積種植推廣,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我們計劃今年六月上旬進行百萬畝耐鹽堿水稻插秧,告慰袁老在天之靈?!睆垏鴹澑嬖V記者,未來,他們將堅定落實袁隆平的“十百千”工程,聚合全社會力量,實現袁隆平“億畝荒灘變良田”的夢想。(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張晉 周偉 實習生 徐鋒)

最新評論

打開APP查看更多評論

精彩推薦

聚力做大做強,青島全面梳理13條產業(yè)鏈

2021-05-25    青島日報

對標先進,轉作風創(chuàng)一流當排頭,青島這些區(qū)市、部門這樣做

2021-05-25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青島早知道|膠州灣海底隧道何時降費?官方回應

2021-05-25    青島新聞網

《青島市新舊動能轉換“五年取得突破”工作方案》出臺

2021-05-25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青島市醫(yī)療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可功今天14:30網談

2021-05-25   

多所中小學幼兒園今年投入使用 還有一所中學改擴建方案公示

2021-05-25    青島早報

劃重點30條!青島召開專題會議,部署新舊動能轉換“五年取得突破”!

2021-05-25    青報觀象山

青島時間|100秒追記袁隆平與青島:一位老人與海的故事

2021-05-25    青島新聞網

查看更多

青島新聞APP

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