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欣向榮的背后
2004年前10月房地產市場透析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國房景氣指數報告》指出,今年前10個月,我國商品房的平均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1.7%。房價的不斷攀升,讓消費者不知所措。而
政府不斷出臺的宏觀調控政策,猶如一道道沖擊波,給房地產市場帶來前所未有的震動。人們有理由為房地產市場的繁榮歡欣鼓舞,也有理由為房地產市場過熱引發(fā)的種種風險憂心忡忡。
“泡沫”之爭讓人霧里看花
2004年,關于房地產“泡沫”的爭論成為房地產市場一個貫穿始終的話題。在有關房地產“泡沫”的新聞中,易憲容是出現頻率頗高的三個字。2004年7月中旬,這位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學者發(fā)表了《謹防房地產業(yè)要挾整個中國經濟》一文,提出國內房地產業(yè)挾持著中國經濟,如果讓國內房地產的泡沫任意地吹大,泡沫的破滅不可避免,而最后承擔這種泡沫破滅的只能是國內各銀行。
無獨有偶,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在7月發(fā)表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也稱,目前全世界房地產市場出現泡沫的地區(qū)包括中國。
最令人震撼的聲音是摩根士丹利亞太區(qū)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對中國房地產的“發(fā)言”:“我認為,這是最后的瘋狂。隨著中國的通貨膨脹和美聯儲加息的不斷發(fā)展,離‘最后算賬’的日子越來越近了,僅僅是幾個月,而不是一年”。
反泡沫論的代表是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該中心10月份對外公布《怎樣認識當前房地產市場形勢》的課題報告,通過對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所做的分析和判斷,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在有真實需求支撐的前提下,即使局部地區(qū)可能出現房地產過熱或結構性過,F象,也不能就此判斷房地產已經是“泡沫經濟”。
數據暴露非正常軌跡
數據,往往是分析經濟現象的有力工具,來自權威部門的統計數據,給我們描繪出的卻是一個充滿矛盾的房地產市場。
在國家宏觀調控措施相繼出臺的情況下,房地產投資增幅前8個月的統計數據比一季度回落12.3個百分點。這一數據顯示,政府部門宏觀調控的作用正在顯現。而最新公布的前10個月的統計卻顯示,房地產開發(fā)完成投資增幅比1至9月提高0.6個百分點,這一數字出現了反彈。
與此同時,房價一直舉高不下。統計顯示,前10個月我國商品房的平均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1.7%。盡管價格上漲有其合理因素,但引人注目的是其中的不合理因素。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雖然否認泡沫的存在,卻也指出,局部地區(qū)和個別房地產項目價格短期內出現的上漲是非正常的。
在商品房銷售旺盛的前提下,空置時間長的房屋面積比重增大。10月末,全國空置時間在一年以上的商品房面積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15.9個百分點。盡管空置率的概念在不同的人看來有不同的解釋,一定數量的空置面積有利于調節(jié)房地產市場,但是空置占壓大量資金,易形成不良資產,其中的風險令人擔憂。
一方面是需求旺盛,一方面符合百姓購買力的經濟適用房供應比例卻在下降。數據顯示,1至8月全國經濟適用住房投資占開發(fā)投資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6.2%下降到5%,部分地方經濟適用房供應量減少更加明顯。一個健康有序的房地產市場必然要滿足大眾的需要,然而少數人買得起的房子源源不斷,多數人只能望屋興嘆,這種現象顯然是和健康有序相悖的。
房地產市場的冷熱與否,對國民經濟的健康發(fā)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合理的繁榮,能拉動國民經濟增長,非正常的發(fā)展,則會給國民經濟帶來直接的沖擊。
記者 杜 宇
據新華社北京8日電
特約編輯:廣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