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實行新型的救助方式,流動救助小分隊上街主動救助,改變了過去在救助站等待流浪乞討人員前來尋求救助的被動救助模式,效果明顯。
昨日,記者從市民政局獲悉,市救助站展開引導救助、即時救助、晝夜救助和流動救助的行動。從1月21日至6月13日不到5個月時間,流動救助模式幫助了975人次,其中救助的流浪
少年兒童已超過200多人。
上街派卡救助效果不理想
據(jù)了解,《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實施細則》2003年8月1日開始實施,自愿是“救助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體現(xiàn)的一個重要原則,是與傳統(tǒng)收容遣送工作的一個顯著區(qū)別。如果受助人員自愿放棄救助,救助站不得限制。因為此項規(guī)定,廣州市救助站在剛剛開始的時候,一般都是采取在救助站等待流浪乞討人員上門求助的方式展開工作。為了加強對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管理,市救助站去年開始在流浪乞討人員較集中的地段,為流動人員派發(fā)救助站指引卡,引導流浪人員尋求救助。
但這種上街派指引卡的救助模式效果不是很理想。
5個月救助近千人
為了有效改變救助的被動局面,市救助站展開了引導、即時、晝夜和流動救助的救助活動。這種新型的救助模式由工作人員乘車上街“尋找”流浪乞討人員。
近日,記者在先烈南路目睹了流動救助的過程。一位老人家拿著一個碗正在人流中穿梭,流動救助的小分隊正好路過,工作人員耐心地向老人家解釋相關(guān)的救助政策,在聽到救助站里面可以免費吃住等條件后,老人家很高興地上了流動救助的面包車。
據(jù)有關(guān)負責人介紹,從1月21日至6月13日的近5個月的時間,“流動救助”小分隊上街救助護送到站市民975人次,其中流浪少年兒童超過200多人;上街發(fā)放《救助指引卡》500多張,發(fā)放過冬寒衣物近百件,防止了流浪乞討人員和困難群眾凍死街頭的悲慘事件發(fā)生,有效地幫助了這些流浪人員。
在流動救助獲得顯著效果的同時,有關(guān)負責人也表示了一定的擔憂,“在主動救助的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就是有些流浪乞討人員不管工作人員如何勸說和解釋政策,他們就是不愿意接受救助,對此我們也沒有辦法。”據(jù)了解,這部分人多為職業(yè)乞丐,他們是不滿足救助站的一日三餐和回家的火車票的,他們看中的是乞討而來的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