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博士生走近諾獎大師:比普通人還"普通"
?????? “走近你,才發(fā)現(xiàn)比例尺的實際距離?!?參加第五十七屆諾貝爾獎獲得者大會的中國博士生們,用詩人袁可嘉的詩句表達由衷的感慨。
???????前不久,在美麗的德國小城林島舉行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大會上,25位中國博士生和600多位各國青年學者一道,與17位諾獎獲得者第一次零距離接觸,面對面交流,聆聽大師的教誨,暢談自己的感受,享受了一次科學盛宴。他們說,在這里得到的,是心靈啟迪和科學真諦,懂得的是人生目標和自己的差距。
???????“諾獎獲得者也是普通人,只不過在某些方面比別人多做了一些工作”
???????諾貝爾獎就像一個夢。
???????對諾獎獲得者的崇拜是許多青年學者久存心底的情結(jié)??墒?,來到林島,中國博士生們發(fā)現(xiàn),這些科學大師原來和平常人差不多,神氣不“牛氣”,可敬又可親。
???????會議氣氛輕松而融洽。青年人可以無拘無束地向獲獎者發(fā)問。他們不僅對獲獎者的研究領域感興趣,對他們獲獎時的情景也很好奇。面對青年人熱切的目光,2006年生理及醫(yī)學獎獲得者梅洛教授說,太太接到一個電話,說我獲得諾獎了,她啪的一下掛了電話。電話又響了,我去接,太太說,別接,騷擾電話,說你獲諾獎了,真會開玩笑。真實而精彩的段子,一下拉近了諾獎大師和年輕人的距離。
???????1998年化學獎得主科恩講過這樣的故事:獲獎的第二天早上,他像往常一樣在街邊散步。兩位中學生與他擦肩而過。忽然,兩位學生回過頭來,將他打量一番,問他是不是昨天電視上的諾獎獲得者。得到肯定答復后,倆學生高興地跳了起來,迅速掏出課本,對科恩說:“今天化學測試,有兩個問題還沒弄懂,你能給我們講講嗎?”科恩看了看,發(fā)現(xiàn)自己也不敢確定,只好說抱歉。兩位中學生十分失望,轉(zhuǎn)身走了,邊走邊說:“還得諾貝爾獎呢,連這都不知道?!笨贫饕虼烁嬖V年輕人:“不要太看重諾獎,諾獎獲得者也是普通人,只不過在某些方面比別人多做了一些工作?!?/p>
???????2001年生理及醫(yī)學獎得主亨特教授說:獲得諾獎是我沒想到的。我上中學時物理和數(shù)學有時不及格,可是我對生物很感興趣,尤其喜歡做實驗。實驗不出結(jié)果,我不會離開,不論多晚,看不到實驗結(jié)果我是不會睡覺的。
???????諾獎大師們的話很平常,可中國博士生們感觸很深。中山大學博士生蘇宇雄說,多么樸素的道理呵,一點也不玄虛,卻蘊含著深刻意義。正像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的:“我沒有什么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地追究問題罷了?!鄙虾=淮蟛┦可櫞淦颊f,獲獎者們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告訴我們,從事科學研究憑的是興趣和執(zhí)著,而不是整天想著獲獎。
???????“年輕人最重要的是有夢想,不能因為忙碌而失掉夢想”
???????談到對中國學生的印象,許多諾獎獲得者有一種共識:勤奮努力,進取心強,非??蓯?。1992年生理及醫(yī)學獎得主、87歲的菲舍爾教授是會上最年長的獲得者。他出生在上海,對中國有著特殊感情。他對記者說,近年來他多次到中國訪問,看到中國發(fā)生的巨大變化很欣慰。但他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中國年輕人似乎個個都忙忙碌碌。他不無憂慮地說,“年輕人最重要的是有夢想,不能因為忙碌而失掉夢想。”
???????語重心長的話,令中國博士生們感慨不已。他們向記者訴苦說,自從讀了博士,整天忙著做實驗,做論文,以前的業(yè)余愛好幾乎都丟了。學校對博士生的考核都有發(fā)表論文的要求,論文發(fā)的不夠就不能答辯,不少人寫論文是為了完成任務,所以質(zhì)量難以保證。個別人為了湊數(shù),甚至弄虛作假,抄襲剽竊。這真是中國博士的悲哀。
???????會上,許多諾獎獲得者表達這樣的觀點:科學研究不能太功利、太浮躁。社會應當為年輕人搭建舞臺,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夢想,去飛翔。
???????全國師德標兵、北師大教授林崇德曾說:武俠小說里常有這樣的情節(jié),一位大俠出山后,碰到絕世高手,打不過人家,只好請出自己的師傅;師傅也不行,只好請出師爺。青年要成長,決不能這樣,應當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會上,許多諾獎獲得者表示:科學研究是一種接力和超越,科學家必須為年輕人成才提供無私幫助。
???????梅洛教授是會上的明星,他的人格魅力、淵博學識令青年學者折服,他幽默風趣的演講、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吸引了大批“粉絲”。中科院神經(jīng)所博士生周揚會前曾與他通信聯(lián)系,希望到他的實驗室工作。會上,他們一見如故,聊得很投機,梅洛當即邀請周揚到美國面試,路費由他的實驗室負擔。周揚說,與大師面對面交流,不僅能獲得知識,而且能贏得機會。
???????“我們是為你們而來的,你們才是這兒的真正主人”
???????對中國博士生來說,參加林島大會是機遇,是榮譽,但靠的是實力,是素質(zhì)。他們是從全國近百所高校和科研機構(gòu)的博士生中層層選拔出來的。因為代表中國,所以選拔非常嚴格。
???????本著公平公正公開原則,負責遴選的中德科學中心制定了嚴格而規(guī)范的選拔程序。中心中方主任韓建國教授說,中德科學中心每年向全國有關高校和研究所發(fā)出通知后,首先是高校和科研機構(gòu)組織選拔推薦,然后由7名中德專家組成評委會函評,最后是中德專家面試。
???????但韓建國不無憂慮地告訴記者,在遴選過程中,既發(fā)現(xiàn)了不少優(yōu)秀人才,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有的學生除專業(yè)知識外,社會知識和人文常識少得可憐,有的人對德國著名人物說不出一兩個,甚至連貝多芬、歌德都不知道。有的人治學態(tài)度很不嚴謹,面試時答非所問,顯得很尷尬。這反映出我們在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方面存在著一些弊端,值得反思。
???????中德科學中心德方常務副主任趙妙根說,在選拔過程中我們深深感到,讓中國博士生走向世界科學前沿、走進諾貝爾殿堂十分必要。為此,我們還專門組織中國博士生到德國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gòu)考察。不少學生對這里的研究氛圍很感興趣,有意來這里做博士后或工作。為了給他們鋪路搭橋,中德科學中心設專項基金,對來德國工作或做博士后的中國博士提供半年的資助,并推薦申請洪堡等獎學金。目前已有7位學生來到德國的大學和研究所工作。
???????在慕尼黑工業(yè)大學,記者見到畢業(yè)于南京大學的博士陳進。兩年前,他作為中國博士生代表參加了林島大會,會后到慕尼黑工大參觀時,化學系系主任對他的學術背景很感興趣,誠邀他加盟研究組。在中德科學中心專項基金的資助下,陳進如愿來到慕尼黑工大。他笑著說,中德科學中心“既當紅娘,又送彩禮”,為中國青年學者走向世界提供了難得的機會。
???????1993年生理及醫(yī)學獎得主羅伯茨教授在林島大會上對青年學者說:“我們是為你們而來的,你們才是這兒的真正主人。”人們相信,中國博士生將不負科學大師的期望和重托。
???????鏈接:林島諾貝爾獎獲得者大會
???????戰(zhàn)后德國百廢待興。位于德國博登湖畔林島小城的兩位醫(yī)生萌生想法:邀請世界各國諾貝爾獎得主來德國聚會。生活在博登湖畔的瑞典伯爵伯納多特對此鼎力支持,利用自己家族與諾貝爾基金會的特殊關系,使諾貝爾獎獲得者大會在德國落腳。自1951年至今,在每年6月底到7月初,十幾位甚至幾十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便聚集林島舉行學術大會,同時參加大會的還有來自世界各國的幾百名青年科學家。
???????2000年,德國成立了專門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大會基金會,目前有132名諾貝爾獎獲得者成為基金會成員。自2004年起,中國博士生代表應邀參加大會。在中德科學中心的資助和組織下,每年從全國各高校和科研機構(gòu)中選拔25位博士研究生參加大會。(袁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