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英語系副教授黃宗英博士涉嫌抄襲一事,今年初,經學術批評網披露后,終于有了結果,昨天本報記者從北大外語學院了解到,黃宗英已經被院方正式解聘。
學術抄襲,是當今中國學術界學術腐敗的痼疾之一。近年來,關于學術腐敗的議論不少,揭露著名學者學術抄襲的事件亦有多起。但以往的做法似乎是本著“治
病救人”原則的,教授抄襲,
不過是通報批評或學校內部行政處分,論文還是照樣地發(fā)表,教授還是照樣地當。像北大外語學院這樣,因學術抄襲而解聘教師的事情,還是不多的。
可以注意到,黃宗英的同事稱,黃“表現不錯”,而且熱心公益事業(yè),擔任著外語學院的工會主席。但學術評價與一般的道德評價是不同的。從角色理論上說,黃宗英作為一名學者,他的學術誠實出了問題,而這個問題也直接損害了北大以及外語學院的信譽,北大是有權給予相應的嚴厲處罰的。
今年,應該說是一個倡導學術規(guī)范、學術道德,反對學術腐敗力度較大的一年。教育部出臺了《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學術規(guī)范(試行)》,而學術界爭論了許多年的學術規(guī)范問題,也有了初步的進展,由許多學者參與的《學術規(guī)范讀本》一書正式出版發(fā)行。但為什么學術抄襲這類學術界的腐敗現象仍屢禁不止呢?
過去,我們反對學術腐敗,大多是以道德譴責為主的,由此以為,制止學術腐敗也應從道德入手。但現在看來,學術道德的缺失只是學術腐敗的表現,而不是原因!侗本┐髮W英語系核查組關于黃宗英學術剽竊行為的評價報告》中所說到的學術評價機制和體系的不完善,才是學術腐敗現象滋生的關鍵所在。
以黃宗英的抄襲之作為例。他的這些“學術成果”不僅正式順利出版,有的出版社還是有相當級別的,他的“學術論文”則是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的。這里面本來有兩個問題需要率先澄清:一,出版的學術著作是經過專家層層審稿、把關,還是出錢買書號的?二,參加的國際學術會議是不是也有等次?但現今國內大學的學術成果評價的規(guī)定中根本就沒有將此類問題納入考慮的范圍。只要你出了書,就算學術成果,只要參加了國際學術會議,就可以記分。
學術成果的價值,重“量”輕質,是國內大學目前實行的量化管理模式的重要表現。它不僅模糊了學術評價的標準,也直接造成了目前低水平重復的“學術成果”泛濫,而更重要的是使黃宗英這類投機取巧者得到了實際的利益。其實,從國外的經驗看,學術評價,除一般的規(guī)范和約束外,主要指的是同行專家評價。而這一點在國內雖有規(guī)定,卻是形同虛“定”。因此,提高同行專家評價的地位,對當今國內學術界來說,實在是當務之急。
本報特約評論員尤小立(蘇州大學副教授)